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學科

發布時間:2020-06-0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學科

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學科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學科 正文

一、學科(專業)簡介
社會保障學科是公共管理學科的重要范疇,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人口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及其規律的學科。
該學科以社會保障制度為研究對象,研究社會保障制度的一般理論,分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制度內容、項目分類及其社會功能,揭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體制特征和發展規律,并借鑒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經驗,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供有效參考。以培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民政、保險、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公共政策素養,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具有扎實的社會保障領域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和熟悉我國及國際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實際問題的管理人才。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2.1具有扎實的現代社會學、公共管理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經濟學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我國和國際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及其發展動態。
2.2具有獨立從事社會保障公共政策分析、社會保障理論及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2.3掌握規范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方法,具備一定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
2.4具有使用第一外國語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并具有初步撰寫外文科研論文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3.1研究方向1: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
3.2研究方向2: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四、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
五、培養方式和方法
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調動研究生在整個學習階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揮本學科學術團體整體效能的培養機制;積極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方法和技術,激發研究生的創造性,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具體培養過程中,課堂教學采取講授、討論和研究生講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實踐一般應結合導師的研究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也可獨立選題開展研究工作。與此同時,每個研究生必須進入教學實踐環節,完成規定的工作量。課程學習結束后,以學位論文的開題、研究和論文撰寫工作為重點,提高研究生運用相關學科理論獨立承擔研究任務和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六、課程教學
6.1 學分
教學16學時為1學分。 碩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所修學分的總和應在28-30學分之間,其中學位課為14-15學分,選修課程13-15學分。
6.2 授課方式、成績評定方式
6.2.1授課方式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性質,選擇講授和實驗,或講授和操作,或講授和研討,或研討、讀書報告、指導、自學等形式。
6.2.2成績評定方式研究生的課程成績評定分為考試與考查兩種方式。考試科目按百分制評定成績,60分為及格,可獲學分。考查課程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評定成績,及格以上可獲學分。
6.3課程教學
課程性質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學位課含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選修課含必選課和自選課,各類課程的管理見《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辦法》。
6.3.1學位課。學位課程5-6門,公共學位課2門,專業學位課3-4門。英語6學分;公共學位政治課“中國特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學分。
6.3.2選修課分為必選和自選。
6.3.3課程設置及安排(見九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安排)
6.3.4主要課程內容簡介
6.3.4.1專業英語(Professional English)
本課程包括公共管理、行政法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每個單元包括背景情況、課文正文、注釋、詞匯及特色課后練習。教材內容主要選自國外公共管理相關的經典教科書、知名學者論著、熱點問題研究以及近年來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及國際研討會資料。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顧建光主編.公共管理專業英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柱國主編.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
[3]H. George Frederickson, Ed, 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 Sharpe, Inc, 1993
[4]Peter Madsen, Jay M. Shafritz, Ed, Essentials of Government Ethics, The Penguin Group, 1992
[5]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 Chandler & Sharp Pub., 1980
[6]Khan Aman. Eds.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2004
[7]Laura Langbein, Public Program Evaluation: A statistical Guide, M.E., Sharpe, Inc. 2006
6.3.4.2公共管理研究與方法(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本課程以“研究是一個普遍行為”為出發點,秉承問題導向的視角,較系統地給出了分析解決現實公共管理問題過程中的方法論及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內容,并輔以相關研究實例,使學生理解公共管理研究的全貌與具體操作。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吳建南主編.公共管理研究與方法導論.科學出版社, 2006
[2]藍志勇、范柏乃主編.公共管理研究與定量分析方法.科學出版社, 2008
[3]梁瑩主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
6.3.4.3公共管理前沿問題研究(Monograph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Public Management)
本課程分別對政治文明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信用、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行政區劃改革、行政績效評估、行政許可、公共危機中的政府管理、電子政務建設、公共產品供給問題、我國鄉村治理模式的變遷、戰略機遇期的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社會保障社會化、行政信息公開的最新進展、城市社區建設以及公共管理改革與發展等課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黃德林,公共管理若干前沿問題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6
[2]彭健:政府預算理論演進與制度創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尼斯坎南.官僚制與公共經濟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4]彭健.政府預算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 第06期
[5]Aidt, Toke S. (2003). Economic analysis of corruption: a survey. The Economic Journal 113(491): 632-652
[6]博克斯(1998):公民治理:引領21世紀的美國社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周曉麗.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與超越——兼評新公共服務理論.公共管理學報.2005
[8]Agranoff, R.(2007). Managing within networks: Adding value to public organization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9]錢振明: 公共治理轉型的全球分析;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9(1)
[10]馬俊,葉麗娟主編.西方公共行政學理論前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社, 2004
6.3.4.4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導讀(Classics of West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本課程主要對自威爾遜至當今西方學者的20部公共管理學經典著作進行導讀,分別是:有行政管理學開山鼻祖之稱的威爾遜的《行政學之研究》、古德諾的《政治與行政》、百科全書式大師馬克斯·韋伯的傳世之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與《社會和經濟組織理論》、比較行政的一代宗師里格斯的《行政生態學》、唐斯解密的《官僚制內幕》、庫珀詮釋的《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經濟學家詹姆斯·M·布坎南的論文集《自由、市場與國家:80年代的政治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奧斯特羅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奧斯本與蓋布勒的《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羅森布魯姆的《公共行政學: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徑》、林登的《無縫隙政府:公共部門再造指南》、法默爾用后現代筆觸寫就的《公共行政的語言:官僚制、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福克斯和米勒共著的《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向》、彼得斯透視的《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弗雷德里克森闡述的《公共行政的精神》。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汪大海主編.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導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2]克里斯滕森等主編.新公共管理——觀念與實踐的轉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卡藍默等.心系國家改革——公共管理建構模式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諾曼®弗林.公共部門管理.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5]陳榮富.公共管理前沿問題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6.3.4.5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social security)
本課程注重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突出社會保障的基本理念、理論,研究人類社會保障活動的本質與現象、主體與客體、原理與運行,研究社會保障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揭示人類社會保障活動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規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明確社會保障的學科體系;掌握社會保障的基本理論,明確我國社會保障基本體制的基本要素;通過相關案例分析與討論,加深對社會保障制度的理解和主要理論的運用。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Sarah Cook Naila Kabeer Gary Suwannarat Social Protection in Asia Printed in India by Taj Press 2003
[2]景天魁主編.基礎整合的社會保障體系.華夏出版社.2001
[3]劉燕生著.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法律出版社.2001
[4]鄭秉文和春雷主編.社會保障分析導論.法律出版社,2001
[5]李珍主編.社會保障理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6]世界銀行.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1995
[7]世界銀行.二十一世紀老年人收入支援:關于養老金及其改革的國際觀察.2005
[8]M. S. Feldstein,The social time reference discount rate in cost-benefit analysis,Economic Journal,74(1964).pp.360-379
6.3.4.6社會保險學(Social Insurance)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社會保險理論與社會保險規律。了解和研究在社會經濟運行中與勞動者及其勞動行為直接相關的風險補償問題,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保險的發展方向。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鄧大松主編.社會保險學.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美.喬治.E.雷吉達.社會保險與經濟保障.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李紹光主編.養老金制度與資本市場.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
[4]侯文若.社會保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5]鄭功成.社會保障學.商務印書館,2000
[6]葛壽昌.社會保障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7]林義.社會保險.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6.3.4.7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從政府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視角,全面闡述其基本原理和可操作的方法,內容體系涉及人力資源計劃、工作分析、人力資源招聘管理、員工培訓與開發、員工績效管理、員工報酬系統與管理、勞動關系管理、職業計劃與職業管理、人力資源測評等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的政策,應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實際問題。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案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
[2]蕭鳴政主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0
[3]德斯勒,曾湘泉主編.人力資源管理 (第10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
[4](美)伊萬切維奇,趙曙明,程德俊著.人力資源管理(第1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
[5]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6]倫斯•S•克雷曼.人力資源管理——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7]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8]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9]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的演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10]斯圖爾特•克雷納.管理百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1]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
[12]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相關雜志刊物,如中國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
[1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文件選編
6.3.4.8公共經濟與經濟政策(Public Finance and Policies)
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規律,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使學生掌握包括市場秩序和市場規則,政府干預市場及其規則,公共產品的供給、需求及其分配,公共財政及其效率,公共經濟政策,中央和地方的經濟關系,政府規模的數量和質量,政府規制的理論和實踐等內容。使學習者具備分析經濟體制的眼光和解決現實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高培勇主編.公共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2]楊志勇主編.公共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3]毛程連主編.中高級公共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
[4]H. R. Bow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oting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58 (November 1943)  pp.27-48
[5]A. H. Meltzer & S. F. Richard, Tests of a rational theory of the size of government  Public Choice  41 (1981)
[6]P. A. Samuelson,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 (Noverber 1954)  pp.387-389
[7] R.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60    
[8]A. Aaron & M. C. McGuire,Benefits and burden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Econometrica,38 (November 1970)       
6.3.4.9社會保障前沿問題研究(a collected works in social security)
介紹社會保障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集中全球關于社會保障問題的理論與政策分析,為更加深入地研究社會保障問題提供基本思路與努力方向。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霍爾茨曼等.養老金改革——名義賬戶制的問題與前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2]汪澤英,曾湘泉.中國社會養老保險收益激勵與企業職工退休年齡分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3]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理念、目標與行動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
[4]鄭功成.中國社會公平狀況分析:價值判斷、權益失衡與制度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2)
[5]鄭功成.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理性判斷與政策選擇.中國金融,2007(5)
[6]羅格等.養老金計劃管理.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7]E.Philip Davis, Pension Funds,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nd Capital Marke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5)
[8]Augusto Iglesias, Robert J. Palacios, Managing Public Pension Reserves. Part Ⅰ: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2)
[9]Peter Diamond, “Social Security, the Government Budget and National Saving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volume Samuelsonian Economics and the 21st Century, 2005
[10]John B. Williamson, Catherine Deitelbaum, “Social Security reform: Does partial privatization make sense for China” ,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19 (2005) 257-271
6.3.4.10勞動與社會保障法(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全面了解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勞動法和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及重要法律規范,理解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在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運用勞動法和社會保障的知識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及社會保障關系,正確分析勞動法和社會保障相關案例,為將來協調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障關系、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爭議奠定基礎。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黎建飛主編.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第2版).中國人大出版社,2007
[2]林嘉主編.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應用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4]巢健茜主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科學出版社,2010
[5]鄭尚元著.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前沿問題.2010
6.3.4.11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Social Security Fund Management)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方法;了解國內外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最新發展。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林義.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郭士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萬解秋主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4]齊海鵬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5]王曉軍.社會保障精算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6]Augusto Iglesias, Robert J. Palacios, Managing Public Pension Reserves. Part Ⅰ: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2
[7] Thomas Schneeweis,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n the Institutional Portfolio. 2002
6.3.4.12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ocial security)
通過理論學、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發展歷史、主要特征、運行狀況、組織機構和效果,掌握比較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在不同背景下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周弘主編. 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10
[2]褚福靈主編.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5
[3]張建新編譯. 五十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 勞動人事出版社. 2008
[4]羅文元主編. 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1
[5]呂學靜主編.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7
[6]穆懷中主編.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 中國勞動出版社. 2007
[7]趙立人,李憬渝編著. 各國經濟福利制度.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8]童星主編.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 科學出版社. 2007
[9]世界銀行.21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比較,2005
6.3.6.13民法學專題(Civil law topics)
是社會保障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方向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是一門以研究我國民法理論與實踐及規律為主要內容的獨立的法律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
習,要求學生全面理解和牢固掌握《民法學專題》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及其重點、難點、疑點,并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王利明主編. 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07
[2]房紹坤主編. 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04
[3]魏振瀛主編. 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07
[4]楊立新主編. 民法資料匯編.法律出版社, 2005-03
[5]盧梭(法國),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1982
[6]孟德斯鳩(法國),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82
6.3.4.14法律管理學(Law management)
本課程的開設是為了使社會保障法方向研究生了解法律管理活動,旨在培養研究生專業化法律管理意識,提高研究生開展法律活動管理的水平,強化研究生實施法律事務管理的能力。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李振宇著.法律管理學.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
[2]王亮宜主編.司法行政管理學,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3]張學軍主編.檢察管理學,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
[4]楊建和,張光主編.公安管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5]李玉杰著.審判管理學.法律出版社,2003
6.3.4.15社會保障法律文獻(Social Security law literature )
本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培養社會保障法方向研究生的專業文獻運用能力,提高研究生檢索古今專門法律文獻的水平,幫助研究生解決在學習、應用專門法律文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李振宇著.法律文獻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張伯元著.法律文獻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鄭治發主編.法律文獻檢索與利用.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
[4]戴勇敢主編.法律文獻檢索教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
[5]戴勇敢主編.法律文獻檢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七、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應在課程結束后、開題報告后,由學院組織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內容包括:碩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知識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完成所修學分和課程成績的規定要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時,應全面對研究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進行考核,以確定其是否可進入研究生論文階段的學習。對于考核不合格,不適合作為研究生繼續培養的研究生應予以淘汰。
八、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8.1科學研究
8.1.1選題。研究生的科研須從選題開始,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調查、收集、閱讀、分析和評價有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選題。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在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選題,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書的撰寫。
8.1.2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書首先應征得導師認可,并在舉行開題報告會的前一周送達考核小組成員審閱,方可參加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由考核小組進行論證,論證通過者,以書面形式報所在學院審批備案。在此基礎上,碩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盡快擬定論文的具體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具體要求按《江西農業大學關于學術型研究生開題報告的規定》執行。
8.1.3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基石,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動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學實驗或社會調查過程中,在導師指導下,學習和掌握適當的數據收集方法,學習和遵守數據采集規范,能運用正確的統計方法和手段,自己動手取得學位論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數據和資料。
8.2學位論文
8.2.1論文工作中期報告。為使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得到所在學科集體的幫助,應階段性地向所在學科教師做科研報告。進入論文中期階段后,由碩士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
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江西農業大學攻讀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指導教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處備案。
8.2.2撰寫學位論文的要求。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是碩士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應表明作者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8.2.2.1選題體現學科前沿和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創新性。
8.2.2.2學位論文應是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8.2.2.3論文的結論和所引用的資料詳實準確。
8.2.2.4論文有獨立見解。
8.2.2.5碩士學位論文字數約在2-3萬字。
8.2.2.6學位論文必須遵守學術規范。
8.2.2.7碩士研究生用于做學位論文的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8.2.3論文發表要求。本學科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至少1篇研究論文。
8.2.4論文送審、答辯與學位授予。研究生必須完成上述課程學習、修滿規定的學分,論文發表及學位論文等各項都達到規定的要求,經導師同意,論文經盲審通過后,學位論文方可提交答辯。由學院按照《江西農業大學學位授予細則》的要求,組織論文評審和答辯委員會。
學位論文通過答辯后,提交校學位委員會審批,審批通過者,即可授予學位,頒發碩士學位證書和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江西農業大學

添加江西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西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西農業大學報錄比、江西農業大學考研群、江西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江西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江西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江西農業大學排名、江西農業大學保研、江西農業大學公眾號、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西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西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jiangxin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31632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