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6 09:25:0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四川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四川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四川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四川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四川大學官網來自四川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四川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四川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四川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四川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四川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四川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四川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四川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四川大學專業排名]
[四川大學考研群]
[四川大學考研難嗎]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官網: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簡介: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簡介:
1988年經教育部批準,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成立城建環保學院,幾經整合,于2001年定名為建筑與環境學院,經過30多年發展,已成長為多學科、綜合型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本科專業4個;截至2020年12月底有教職工272人,專任教師218人;在冊學生2653人,其中本科生1768人,碩士研究生582人,博士研究生152人,留學生151人。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人才計劃”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1人、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特聘教授2人、青年學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四川省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6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2人,寶鋼教師獎獲得者3人,省教學名師2人,四川大學“雙百人才”A計劃入選者3人次、B計劃入選者9人次,博士生導師34人,正高54人,副高78人,四川大學“高端外籍教師”特聘教授4人。近年來,學院以學校“海納人才工程”為契機,積極引進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人才。
學院圍繞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域,學科門類齊備,擁有力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四大一級學科,目前分別進入學校“深地巖體力學與地下水利工程”、“先進輕工技術與環境保護”、“誘導組織再生主導的生物醫學工程”三個一流學科(群)。學院設有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筑學四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兩個專業通過了加入“華盛頓協議”后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為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近年來承擔了包括“973”、“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00余項,牽頭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獲國家發明獎1項,部(省)級一等獎10余項,每年發表高水平SCI論文200余篇、到校科研經費超1億元。
學院具有優良的辦學條件與科研平臺,在江安校區,擁有獨立的學院大樓,各類實驗室面積達到1萬余平米,儀器價值1.3億元。擁有國家工程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5個,國際交流合作研究所6個,綜合實驗室6個。
學院堅持“學術為本、教學領先、厚德載物、寧靜和諧”的辦學理念,緊跟國家戰略部署,主動服務城鎮化綠色發展、“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戰略,以開放的姿態,持續創造條件,吸引一流人才,努力實現建成一流學科、一流專業的宏偉目標。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地點:成都市四川大學行政樓一樓(望江)
黨政辦:85405534、85408889
教育發展中心:85405613、85463775
學生工作組:85407049
成都市雙流區川大路建環大樓(江安)
黨政辦:85990865、85999959;
學生工作組:85990968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學科設置:
土木工程系最早成立于1944年,經歷了新中國院系調整,于1986年起招收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生,1987年增設城鎮建設專業、給排水專業,2011年增設工程造價專業。在四川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面向未來土木行業轉型升級與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需求,借鑒國際名校的寬口徑培養體系,四川大學在全國率先整合土木類的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造價、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4個專業形成新的土木工程專業。
四川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發展中求創新,逐漸形成了“重基礎、寬口徑、跨學科、國際化”的辦學特色,成為西部城鎮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包括正高級職稱17人、副高級職稱22人;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巖土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一級省重點學科以及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兩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四川省國際合作基地,是四川大學“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建筑系成立于1988年,是國際知名、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建筑類教育與科研院系。現設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教研室和美術教研組、建筑綜合實驗室。有專任教師6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31人。先后設有建筑學(1989年首次招生)、城市規劃(2001年增設)、景觀建筑設計(2004年增設)三個本科專業。1999年設立建筑與土木工程碩士點;2002年獲批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技術科學三個碩士點;2005年獲批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2006年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立人居環境二級學科博士點。2007年獲批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兩個四川省重點學科;2010年獲批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建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至2019年,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本科和碩士均已通過專業教育評估。2019年學科與專業整合后保留了建筑學本科學位點、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
建筑系秉承四川大學“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精英教育、質量為本、科教結合、學科交叉”為指導思想,確立了立足綜合優勢,以人居環境科學為引領,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培養德才兼備、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棟梁之才的辦學宗旨。在學科建設方面,結合我國人居環境建設前沿問題和西部地區地域特色及社會需求進行學位點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凝練研究方向,并形成了較好的成果積累和學術聲譽。在專業教育方面,采取以建筑學專業為基礎,建筑類專業交叉融合的培養模式,在不斷強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專業結構層次豐富、交叉平臺集聚的優勢,通過交叉共享課程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技能,為學生實現更寬廣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多年來,建筑系培養了大量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具備藝術與技術多方面綜合實踐能力,具有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及社會擔當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四川大學環境學科研究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1980年舉辦了環境保護工程培訓班,1985年環境監測專業開始招生,1986年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1990年環境工程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生,2005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設立博士后流動站。以“厚理論、重實踐、輔創新”為總體指導思想,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科學與人文素養,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和精英人才。
專業最新的全國學科評估為B+,并于2017年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復評,進入四川大學“先進輕工技術與環境保護”雙一流學科建設群體。不斷探索國際合作辦學,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與國際上數十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聯系,平均每年來校交流的國際專家近30批次。在四川大學率先設立了本科“2+2”項目,與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土木環境工程”雙學位人才。在教學方面先后引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環境工程雙碩士核心課程”、與美國華盛頓大學交流培養本科生等。
專業有良好的人才培養平臺。擁有3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中心(四川省環境保護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四川省環境保護土壤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四川省環境保護環境催化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四川省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中美九寨溝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聯合實驗室、中德水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川大-熊大環境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中日環境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力學科學與工程系的歷史可追溯到1944年原四川大學成立的航空工程學系,1957年原成都科技大學創辦數理力學系,設工程力學本科專業。1979年原成都科技大學成立工程力學系,發展到2001年成立四川大學應用力學系,2005年正式更名為力學科學與工程系,沿用至今。
現有教職工4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名,正高級職稱12名,副高級職稱14名。建有深地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破壞力學與工程防災減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生物力學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及四川省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擁有固體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博士后流動站,共建生物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下設4個二級學科: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和航空航天力學與工程。
先后承擔科技部“973項目”(首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重點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科研項目,近五年累計科研經費約8000萬。近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工程力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添加四川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四川大學考研分數線、四川大學報錄比、四川大學考研群、四川大學學姐微信、四川大學考研真題、四川大學專業目錄、四川大學排名、四川大學保研、四川大學公眾號、四川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