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614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19-08-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614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614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614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正文

近日,我院公布了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部分招生專業的考試科目有所變化,為了方便廣大考生備考,現公布考試科目-614地理學基礎的考試大綱。
特此通知。
附件:        614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pdf
地理科學學院
2019年7月17日

附件
614 地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614 地理學基礎考試科目由三部分組成: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和 GIS,
每部分 50 分值。
自然地理學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自然地理學(第四版) 伍光和 王乃昂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地殼
1. 地殼的組成物質:化學成分與礦物、巖漿巖、沉積巖
2. 地質構造:褶皺、斷裂
第二章 大氣和氣候
1.氣溫
2.大氣降水
3.大氣環流
4.主要天氣系統
5.氣候的形成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水
1.水循環
2.海洋中的波良
3.徑流的形成與集流過程
4.沼澤的成因
5.冰川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四章 地貌
1.地貌的成因
2.地貌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3.風化作用
4.流水作用與河流地貌
5.巖溶作用
6.冰川作用
7.風沙作用
第五章 土壤
1.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物質組成
3.土壤膠體的性質與土壤溶液
4.土壤形成與地理環境間的關系
第六章 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1.生物與環境:
2.生物群落
3.生態系統
4.生物多樣性
人文地理學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趙榮等編著 《人文地理學》 高教出版社
第一章 緒論
1.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特性
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學發展過程
3.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主題與基本理論
1.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主題
2.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
1. 實證主義
2. 結構主義
3. 人本主義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學
1. 人口轉型
2. 人口分布與遷移
3. 人種
4. 民族
5. 民俗文化
第五章 農業地理學
1. 農業的發展與類型
2. 中國和世界農業生產布局
3. 農業區位論
第六章 工業地理學
1. 三次工業革命2. 工業區位論
3. 勞動地域分工與生產網絡
第七章 城市化與鄉村
1. 城市化及其動力機制
2. 推-拉理論
3. 城市區位論
4. 城市空間結構
5. 城市體系
6. 村鎮體系
7. 村落布局與村莊形態
第八章 語言與宗教
1. 世界語言分類與分布
2. 語言傳播與影響因素
3. 地名景觀
4. 宗教的傳播與分布
5. 宗教儀規與地理環境
第九章 旅游地理
1. 旅游系統
2. 旅游開發的區域影響
第十章 政治地理
1. 政治與政治地理
2. 國家政治地理特征
3. 國家權力
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 行為地理
1. 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
2. 人類活動的區位選擇
第十二章 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
1. 全球化與本土化
2. 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共 50 分,每部分各 25 分)
【參考書目】
1. 梅安新主編.遙感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趙英時.遙感應用分析原理與方法(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3.
3. 鄔倫、劉瑜、馬修軍、韋中亞、田原編著.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 科學出
版社,2001.4. 湯國安、劉學軍、呂國年、盛業華、王春、張婷編著. 地理信息系統教程.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第一部分 遙感
第一章 緒論
一、遙感概述
1.遙感的基本概念;
2.遙感技術系統組成;
3.遙感的特點;
4.遙感技術分類
二、遙感的發展概況與趨勢
三、遙感在地理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章 遙感物理基礎
一、電磁波與電磁波譜
1.電磁波及其性質;
2.電磁波譜;
3.電磁輻射的度量;
4.黑體輻射定律;
5.實際物體輻射
二、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
1.太陽輻射;
2.大氣吸收;
3.大氣散射;
4.大氣窗口
三、地球輻射與地物波譜
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
2.地表自身熱輻射;
3.物體的反射類型;
4.地物反射率與反射波譜;
5.典型地物反射波譜曲線的特征與分析;
6.地物波譜特性的測量
第三章 遙感成像原理與遙感圖像特征
一、遙感平臺與傳感器
——了解不同衛星系列的發展概況,熟悉主要衛星與搭載的傳感器
1.氣象衛星系列;
2.陸地衛星系列;
3.海洋衛星系列與海洋遙感特點;
4.高分辨率衛星
二、遙感圖像特征
1.空間分辨率;
2.時間分辨率;
3.光譜分辨率;
4.輻射分辨率三、攝影成像
1.攝影像片的幾何特征:垂直攝影與傾斜攝影;中心投影與垂直投影;像片比例尺;像
點位移;垂直攝影航空像片上投影差的分布規律;
2.攝影膠片的物理特性
四、掃描成像
1.掃描成像的概念;
2.光/機掃描成像的原理;
3.固體自掃描成像的原理;
4.高光譜成像光譜掃描的原理
五、微波遙感與成像
1.微波遙感的特點;
2.微波遙感方式與傳感器
第四章 遙感圖像處理
一、光學原理與光學處理
1.顏色的性質與顏色立體;
2.加色法與減色法;
3.光學增強處理
二、數字圖像校正
1.數字圖像的概念;
2.輻射校正:輻射畸變的原因;輻射校正的方法;
3.幾何校正:幾何畸變的原因;幾何校正的方法
三、數字圖像增強
——掌握各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概念、目的和實現方法:
1.對比度變換;
2.空間濾波;
3.彩色變換;
4.圖像運算;
4.多光譜變換
四、多源信息的復合
1.遙感信息的復合:不同傳感器、不同時相的遙感數據融合方法步驟;
2.遙感信息與非遙感信息的復合
第五章 遙感圖像的目視解譯與制圖
一、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的原理
1.遙感圖像目標地物的識別特征;
2.遙感圖像的認知過程
二、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的基礎
——熟悉和掌握不同遙感影像的特征、解譯標志與判讀方法
1.目視解譯的方法與基本步驟;
2.遙感攝影像片判讀;3.遙感掃描影像判讀;4.微波影像判讀
三、遙感制圖
第六章 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解譯
一、遙感數字圖像的性質與特點
1.遙感數字圖像的概念;
2.遙感數字圖像的表示方法二、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分類
1.計算機分類的基本原理;
2.遙感圖像基本分類方法:概念、原理與方法;
3.分類精度分析
三、遙感圖像計算機信息提取技術發展趨勢
第七章 遙感應用
一、地質地貌遙感
1.巖性與地質構造識別;
2.構造運動的分析;
3.地貌類型識別
二、水體遙感
1.水體懸浮物質的確定;
2.水體污染探測
三、植被遙感
1.植被類型識別;
2.植物長勢監測;
3.農作物遙感估產
四、土壤遙感
五、城市遙感
1.城市地物識別;
2.城市土地變化動態監測
六、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的綜合應用
1.3S 技術在精細農業中的應用;
2.3S 技術在土地研究中的綜合應用;
3.3S 技術在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綜合應用
第二部分 地理信息系統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緒論
一、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1.數據、信息、地理信息的基本概念與特征;
2.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3.地理信息系統的類型、構成;
4.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5.對地理信息系統認識的觀點
二、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歷史、發展概況
三、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內容
1.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內容;
2.地理信息系統與相關學科及技術的關系
四、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
第二章 空間參照系和地圖投影
一、地理坐標系統
二、地圖投影及基本問題三、常見的地圖投影
第三章 空間數據模型
一、地理空間、地理實體的概念、表達
二、空間數據及其基本特征
三、矢量數據模型
1.地理實體的空間關系;
2.拓撲、拓撲變換、拓撲屬性、拓撲關系;
3.拓撲數據結構及其結點、弧段、多邊形之間關聯關系表達
4.不規則三角網(TIN)模型;
5.空間數據組織與編碼
四、柵格數據模型
1.柵格數據模型;
2.柵格數據像元值的確定方法;
3.完全柵格數據結構及其祖師方式;
4.主要的柵格數據壓縮編碼方法;
5.柵格模型與矢量模型的比較、相互轉換;
6.矢柵一體化數據結構及特點;
7.Voronoi 多邊形
第四章、空間數據庫
1.空間數據庫概述;
2.空間數據組織;
3.空間索引
第五章、空間數據獲取與處理
1.空間數據數據源;
2.空間數據采集、數字化、掃描矢量化等;
3.屬性數據的采集、編碼;
4.幾何糾正、坐標變換;
5.元數據的概念及其應用;
6.空間數據質量的相關概念及誤差源、質量控制
第六章、空間分析
一、空間查詢與量算
1.屬性查詢;
2.圖形查詢;
3.空間關系查詢;
4.空間量算
二、緩沖區分析
1.鄰近度、緩沖區的概念;
2.緩沖區雙線計算問題的主要方法
三、疊加分析
1.視覺疊加分析;
2.矢量數據疊加分析及主要方法;
3.柵格數據疊加分析以及地圖代數、布爾運算等相關操作方法;
4.疊加分析的應用
四、網絡分析1.網絡構成、建立;
2.網絡的應用
五、空間插值
1.空間插值概念和相關理論;
2.主要空間插值方法
六、空間統計分析
1.主成分分析;
2.層次分析;
3.系統聚類分析;
4.判別分析;
5.空間基本統計量;
6.探索性數據分析;
7.空間回歸分析
七、DEM 與數字地形分析
1.數字高程模型、數字地形分析等概念;
2.DEM 建立;
3.數字地形的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視域分析;
4.DEM 的應用
八、空間分析建模與空間決策支持
1.空間分析過程的應用;
2.空間分析建模;
3.空間決策支持模型;
4.空間數據挖掘;
5.空間分析、應用模型與 GIS 的關系
第七章、空間數據可視化
一、可視化的一般原則
二、可視化主要表現形式
三、制圖綜合
東北師范大學

添加東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北師范大學報錄比、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群、東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東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東北師范大學排名、東北師范大學保研、東北師范大學公眾號、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dongbeishifan/zhaoshengjianzhang_21901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