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范德江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范德江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范德江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范德江 正文


  范德江,博士 教授 
  
  學歷
  1985 武漢地質學院 地質學學士
  1990 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地質學碩士
  2000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地質學博士
  
  工作簡歷
  2002年12月 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教授
  2004.7-2005.7: 德國波鴻大學、不來梅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6月-2002年9月: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5年12月-2002年12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
  1992年-1995年12月: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講師
  1990年-1991年: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助教
  1985年7月-1987年8月:福建省區域地質調查隊,技術員
  
  從事研究工作方向 
  海洋沉積學和沉積地球化學:河口海岸帶和陸架沉積過程的現場調查、理論研究、工程應用,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沉積學制約,基于沉積物進行古沉積環境的恢復和重建。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沉積巖石學》、《沉積物分析》, 研究生課程《現代分析測試技術》、《Marine Geology》(Marine sediments and sedimentation).
  
  在研項目
  [1] 973項目-顆粒物源匯效應與沉積記錄對海洋物理環境演變的響應, 2006-2010, 骨干.
  [2] 973項目-黃河三角洲海岸蝕積轉換機制和趨勢預測, 2002-2007, 骨干.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長江口及臨近內陸架海域淺表沉積層序季節性變化和源匯效應. 2007. 主持
  [4] 863項目—海上淺層沉積物樣品實時保真采集及化探站位優選技術, 2002-2005, 副組長.
  [5]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末次冰消期以來東部陸架泥質區海洋環境演化的地質記錄, 2003-2007. 主要成員.
  [6] 中國大洋協會十一五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項目-熱液羽狀流物理異常和顆粒物特征及其標識性體系. 2008-2010. 第二負責
  [7]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課題-海洋懸浮體調查數據規范化處理流程和質量監控方法研究及軟件研制. 2007-2008. 主持
  [8] 國家海洋局908專項-渤海區塊底質和懸浮體調查與評價(908-CJ02區塊). 2007-2008. 負責沉積物地球化學部分
  
  近期發表論文
  (1) DJ Fan, RD Neuser, XG Sun, ZS Yang, ZG Guo, SK Zhai. 2008. Authigenic iron oxide formation in the estuarine mixing 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Geo-Mar Lett, 28(1): 7-14
  (2) Yunchao Hao, Zhigang Guo, Zuosheng Yang, Dejiang Fan, Ming Fang, Xiangdong Li. 2008.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xxx (2008) 1–7
  (3) Fan Dejiang, Zhang Aibin, Yang Zuosheng, Sun Xiaogong. Observations on shell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the bivalve Ruditapes philipinarum.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7(25): 322-329
  (4) Rong Xiang, Zuosheng Yang, Yoshiki Saito, Dejiang Fan, Muhong Chen, Zhigang Guo, Zhong Chen. 2008.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8400 year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Benthic foraminiferal and stable isotopic evidence.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2008(67): 104-119
  (5) 范德江, 齊紅艷, 徐 琳. 長江水下三角洲淺表沉積層中的生物擾動構造.海洋與湖沼, 2008(6): 1-8
  (6) 齊紅艷,范德江,徐琳,楊作升。長江口及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pH、Eh分布及影響因素。沉積學報,2008,820-827(通訊作者)
  (7) 盛菊江,范德江,楊東方,齊紅艷,徐琳. 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和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科學, 2008, 29(9): 21-28 (通訊作者)
  (8) 劉升發, 范德江, 張愛濱,顏文濤。膠州灣雙殼類殼體中重金屬元素的累積。海洋環境科學,2008,27(2):135-138 (通訊作者)
  (9) 劉升發, 范德江, 顏文濤, 于子山. 菲律賓蛤仔殼體和濕重生長率及影響因素淺析. 海洋科學進展, 2008(26): 82-89 (通訊作者)
  (10) 張懷靜,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剛,于增慧,曹立華,楊榮民,張曉東. 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后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懸浮物濃度分布特征. 2007(28): 1655-1661
  (11) 張懷靜, 翟世奎, 范德江, 郭志剛, 魏立青, 種法運. 2007. 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后長江口懸浮體形態及物質組成.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7(2): 1-10
  (12) 楊作升, 范德江, 李云海,王厚杰. 2006. 熱液羽狀流研究進展. 地球科學進展, 21(10): 999-1007
  (13) 張愛濱, 劉升發, 范德江, 顏文濤. 2006. 膠州灣雙殼類殼體中的Ca、Mg、Mn、Sr元素組成及影響因素.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36(5): 829-836
  (14) 范德江, 劉升發, 張愛濱, 于子山, 王文正. 2005. 九種現代雙殼類物相組成的對比研究. 沉積學報, 23(3): 475-482
  (15) 范德江, 楊作升. 2004. 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的發育與分布. 石油學報, 25(3): 11-17
  (16) 郭志剛, 楊作升, 范德江, 潘燕俊. 2003. 長江口泥質區的季節性沉積效應. 地理學報, 58(4): 591-597
  (17) 范德江, 楊作升, 王文正. 2002. 長江、黃河沉積物中碳酸鹽組成及差異. 自然科學進展, 12(1):60-64
  (18) 范德江, 孫效功, 楊作升, 郭志剛. 2002. 沉積物物源定量識別的非線性規劃模型. 沉積學報, 20(20): 30-33
  (19) 范德江, 楊作升, 孫效功, 張東奇, 郭志剛. 2002. 東海陸架北部長江、黃河沉積物影響范圍的定量估算.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2(5): 748-756
  (20) 楊作升, 范德江, 郭志剛, 毛登. 2002. 東海陸架北部泥質沉積區表層沉積物碳酸鹽粒級分部與物源分析. 沉積學報, 20(1): 1-6
  (21) 郭志剛, 楊作升, 范德江. 2002. 東海陸架北部表層細粒級沉積物的級配及意義.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2(5): 741-747
  (22) 范德江, 陳彰榕, 欒光忠, 2001. 黃河三角洲河道沉積作用規律研究II.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1(2):237-242
  (23) 陳彰榕, 范德江, 2000. 黃河三角洲河道沉積作用規律研究I.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Vol. 30(4):673-684
  (24) 毛 登, 范德江, 郭志剛, 楊作升. 2001. 長江、黃河河口沉積物中生物標志化合物組成的初步研究.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1(5):747-754
  (25) 范德江, 楊作升, 毛登, 郭志剛. 2001. 長江黃河沉積物粘土礦物、地化組成的對比研究.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1(4):7-12
  (26) 范德江, 楊作升, 郭志剛, 2000. 中國陸架Pb-210應用現狀與思考. 地球科學進展, 15(3):297-302

  通訊地址: 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松嶺路238號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266100
  聯系電話: 66781956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zhongguohaiyang/daoshi_47896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