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陶躍之

發布時間:2021-11-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陶躍之

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陶躍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陶躍之 正文


  姓名:陶躍之 
  性別:男 
  職稱:研究員 
  所在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陶躍之,男,博士,研究員。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重點研究室主任、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種中心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麥專業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遺傳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生物工程學會理事。
  1983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同年考取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988年獲英國女皇獎學金,做為中英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赴英國劍橋植物研究所和John Innes植物科學研究中心攻讀學位。1991年應聘于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CSIRO)熱帶牧草及作物研究所,2001年受聘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農業部,2003年回國就職于浙江省農科院.

  研究方向:植物生物技術、植物分子遺傳、作物分子育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通過以生物信息學、比較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分子標記和轉基因技術,結合常規育種進行作物的遺傳改良,特別關注作物重要代謝產物的遺傳機制以及對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的遺傳分析和改良研究。

  主持的國內研究項目包括國家863“水稻產量相關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課題的子課題“水稻短穗和NOS基因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粱持綠性比較遺傳學研究”、“運用遺傳基因組學方法對大麥麥芽品質相關性狀的精細遺傳分析”以及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水稻產量相關分子標記的實用性檢測”等.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60多篇.在中科院遺傳所攻讀研究生期間主要參與的研究項目“小麥花粉無性系變異機制與配子類型的重組與表達規律”獲199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工作期間參與主持的”高粱抗干旱的持綠性研究”課題獲得澳大利亞昆士蘭州2000年農業科技發明獎。

  近期發表文章:
  1.Wang Dekai, Pei Kemei, Fu Yaping, Sun Zongxiu, Li Shujuan,Liu Heqin, Tang Kan, Han Bin and Tao Yuezhi (2007) .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gene family in rice (Oryza sativa). Gene 394(13-24)
  2.Hu H, Mu J, Zhang HJ, Tao YZ, Han B (2006). Differentiation of a Miniature Inverted Transposable Element (MITE) system in asian rice cultivars and its inference for a diphyletic origin of two subspecie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J Integrat Plant Biol 48(3), 260-267
  3.Jordan DR, Tao YZ, Godwin ID, Henzell RG, Cooper M, McIntyre CL. (2004) Comparison of identify by descent and identify by state for detecting genetic regions under selection in a sorghum pedigree breeding program. Molecular Breeding. 14: 441-454.
  4.Tao YZ, Henzell RG, Jordan DR, Butler DG, Kelly AM, McIntyre CL (2003) Identif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sorghum midge resistance through QTL mapping. Theor Appl Genet 107:116-122
  5.Jordan DR, Tao YZ, Godwin ID, Henzell RG, Cooper M, McIntyre CL (2003) Prediction of hybrid performance in Australian grain sorghum using RFLP markers I. Broad adaptation Theor Appl Genet 106:559-567。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師范大學報錄比、浙江師范大學考研群、浙江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師范大學排名、浙江師范大學保研、浙江師范大學公眾號、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zhejiangshifandaxue/yanjiushengdaoshi_51256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