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介紹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介紹 正文

一、學科概況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起步于1989年,1990年經山東省教委批準創建了水土保持專業,1991年開始招收水土保持專科,1998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招收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2000年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碩士學位授權點,并于200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同時,于2004年開始與森林培育學科合作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是多學科結合的交叉性學科,與生態環境安全和國土資源保護密切相關,對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直接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和復合農林業的發展服務。該學科學科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優勢:

1、學科具有與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密切結合、國家對專業人才需求日益劇增的特色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專業是我國目前僅有的三個環境生態類專業之一,我國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是頭號生態環境問題”,以防治水土流失為核心的“水土保持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黨和政府將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中心任務和目標,與水土保持工作有關的機構不斷增加,水土保持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2、學科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和融合性、鮮明的廣基礎和寬口徑性、突出的生物學和工程學結合性的特色

水土保持學科是(植物)生物學科、(水利)工程學科、(生態)環境學科、(地理)信息學科相交叉的綜合型較強學科,具有鮮明的寬口徑與廣基礎性,符合國家對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為人才就業提供了保證;我校已經設有相關的專業與學科,很容易與本學科形成交叉、融合優勢,產生新的學科生長點;同時具有突出的生物學與工程學相融合的專業特色,符合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對生態學與工程學知識與技能兼容人才的需求。

3、學科具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本學科是我國華東地區和淮河流域唯一一個具有培養水土保持專業高等人才的學科。學科已形成本科、碩士兩個層次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至2009年,共培養碩士研究生33人,本科生520余人;歷屆本科生考研率在55%以上,位居全國同類學科的領先水平;學生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本學科于2004年和2005年成功申請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乙級資質證書》和《水土保持監測國家乙級資格證書》。國家新興的開發建設(城鎮建設)水土保持已經納入本專業的科研和教學之中。

4、學科具有學歷高、年青化、活力強、潛力大的師資隊伍優勢

水土保持學科現有教師8人,博士6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其中45歲以下且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75%以上;教授占25%,副教授63%,講師12%。高學歷和年輕化的師資隊伍,在教學、科研和開發方面充滿活力,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方面有極大地潛力。同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寬廣、涉及(水土保持學、林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為寬口徑、廣基礎、高水平、強素質的水土保持人才培養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5、學科具有緊密結合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需求設立科學研究方向的特色

目前本學科已經形成了已形成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流域治理與信息技術、流域水文與水資源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都是國家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領域。

6、豐厚的研究成果

本學科緊密結合國家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重點領域開展研究,現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林業部、水利部、省科技廳、中國博士后基金、校博士基金、市科技局及橫向研究課題項目20余項,總經費380余萬元。已形成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流域治理與信息技術、流域水文與水資源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近10余年來,該專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3項;在PLANT SOIL ENVIRON.》、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學報》、《生態學報》、《應用生態學報》、《農業工程學報》、《水利學報》、《山地學報》、《植物生態學報》、《中國水土保持科學》、《干旱區資源與環境》等國內外著名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6部,主編教材6部。在北方土石山區的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庫區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與生態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資源循環規律與集蓄利用以及黃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領域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7、優越的設施條件建設

通過本科、碩士點建設及校級重點學科投資,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居國內領先地位的重點實驗室。本學科設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實驗室和省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研究所;具有萊蕪市棲龍灣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泰安黃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區峨莊流域、肥城市潮泉鎮、泰安下港鄉馬蹄峪小流域等實習與科研基地。為學科科研、人才培養、梯隊建設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學科師資隊伍現狀

通過吸引國內外優秀的中青年學者、資助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等措施,本學科已初步形成一支由博士后和博士為主要成員組成的年輕化、高學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科梯隊群體。師資基本概況見下表: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碩士生導師基本概況
姓 名 性別 學位 技術職務 研究方向
張光燦 博士  教授,博導  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
楊吉華 大學  教授,碩導  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
劉 霞 博士  教授,博導  生態修復與信息技術
張永濤 博士  副教授,碩導  森林水文生態功能與評價
李紅麗 博士  副教授,碩導  風沙區治理與生態修復
高 鵬 博士  副教授,碩導  復合農林生態與工程設計
董 智 博士  副教授,碩導  風沙區治理與生態修復

三、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1、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

本研究方向針對北方石質山地的植被恢復與生態重建問題,在調查分析水土流失特征、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了森林植被水土保持與涵養水源效應及其機制研究、水土保持林體系建設與生態恢復理論與技術研究。揭示了北方石質山地小流域森林植被與水量、水質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機制;以結構穩定和功能高效為目標,提出了北方石質山地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體系建設的優化配置模式。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國家自然基金、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山東省科技攻關專題、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開發專題、山東省中青年優秀科學家獎勵基金、山東省林業廳與水利廳小流域植被重建生態修復研究專題等10余個科學研究項目。本方向與國家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區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強大的生命力,在森林植被水分生理生態規律與機制、石質山區和礦山廢棄地植被重建與生態恢復理論與技術兩個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處于國內研究的先進水平,在北方石質山區植被重建與生態恢復研究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2、流域治理與信息技術

本研究方向針對北方土石山區的水土流失和黃河下游土地的荒漠化問題,在廣泛進行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應用現代水土保持理論與信息技術,開展了土壤侵蝕發生發展規律、綜合防治技術和土地整治與合理利用技術的研究。揭示了土壤侵蝕的發生機制、發展規律和影響因素,提出了以生物、農藝措施為主的土壤侵蝕防治與土地整治技術,構建了以“3S”技術為平臺的小流域土壤侵蝕動態監測與水土保持信息系統。本方向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攻關、水利部、博士后基金、省重點科技攻關、山東省林業廳、重點項目10余項。本方向將傳統的水土保持研究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經過10多年的科研積累和潛心研究,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土壤侵蝕發生規律與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北方土石山區的水土保持研究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3、流域水文與水資源

本方向針對北方土石山區典型區域的魯中南地區和黃河下游平原區的水資源短缺與高效利用問題,以提高流域水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促進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目標,開展了流域水文水循環過程、水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節水技術的研究。揭示了小流域降雨地表產流特征與土壤水分動態變化規律;提出了小流域雨水集蓄儲存與高效利用、小流域生態環境用水量調控和農業節水集成技術;建立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模式與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節水高效可持續農林業發展模式與示范工程。本方向先后主持和合作承擔了國家“863”計劃節水農業重大專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農田生態系統水循環與節水技術研究”、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果園滲灌補水效應與節水增產機理”水利部和山東省政府項目“水庫集水區水源保護林對水環境調控機制研究”、“石質山區植被恢復的水分環境容量研究”、“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區域配置及生態環境用水量研究”等課題項目。對促進山東乃至我國整個北方旱區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復合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山東農業大學

添加山東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農業大學報錄比、山東農業大學考研群、山東農業大學學姐微信、山東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山東農業大學專業目錄、山東農業大學排名、山東農業大學保研、山東農業大學公眾號、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sdnydx/yjsy_29097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