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03
    科目名稱:氣象學與氣候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的一般特征、大氣圈內熱量與水汽的輸送與平衡、天氣系統的發展演變、氣候的形成及影響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理解大氣中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和大氣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天氣演變和氣候形成、變化的規律及基本原理,了解和解釋各種不同地區氣候的特征。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大氣的基本狀況,太陽輻射和地氣系統輻射的基本概念和過程,大氣的增暖和冷卻效應,氣溫的時空變化特點,大氣中水分蒸發和凝結的物理過程,天氣現象的形成條件,大氣環流的形成和特征,大氣中水分輸送的主要途徑,主要天氣系統,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分類及主要氣候帶,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當代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途徑以及全球變暖的應對。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引論
    1.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和聯系;
    2.掌握氣候系統的概念及其反饋性;
    3.了解氣候系統各圈層的主要特征和屬性;
    4.了解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的主要作用,掌握溫室效應;
    5.掌握大氣垂直結構的基本特征;
    6.掌握主要氣象要素如:溫、壓、濕、風的物理意義及其表達式,幾種常用的濕度計算公式;
    7.理解空氣狀態方程。
    第二章大氣的熱能與溫度
    1.了解太陽輻射的光譜特征;
    2.了解輻射度量的基本概念,如輻射能、輻射通量密度、輻射率、輻射強度;
    3.了解基爾霍夫定律;掌握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
    4.理解并掌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
    5.理解大氣逆輻射和大氣保溫效應;
    6.了解地面輻射差額;
    7.掌握地-氣系統輻射差的概念和計算;
    8.理解氣溫非絕熱變化的能量傳輸方式;
    9.掌握氣溫的絕熱變化過程,包括干絕熱方程和位溫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義,了解濕絕熱過程,掌握假相當位溫的概念;
    10.掌握大氣靜力穩定度的概念、判定靜力穩定度的方法;
    11.理解能量平衡與地面溫度日、年變化的關系;
    12.掌握全球海平面溫度的分布特點。
    第三章大氣中的水分
    1.理解水相變化的物理過程及判據;
    2.掌握飽和水汽壓的影響因素;
    3.熟悉蒸發的影響因素;
    4.掌握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
    5.了解地面和近地面層的水汽凝結物;
    6.掌握云的形成及主要分類;
    7.理解云滴增長的物理過程;
    8.掌握全球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第四章大氣的運動
    1.了解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掌握靜力學方程的應用;
    2.了解氣壓場的基本型式;
    3.掌握大氣運動方程的矢量形式,掌握氣壓梯度力、科里奧利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征;
    4.掌握地轉風、梯度風、熱成風的概念和特征;
    5.掌握大氣湍流運動的概念;
    6.掌握摩擦力對近地層風的影響;
    7.理解大氣環流形成的影響因素和過程;
    8.掌握大氣環流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天氣系統
    1.了解氣團的概念、形成條件和分類;
    2.了解鋒的概念和結構特征,掌握鋒的類型及其對應的天氣特征;
    3.了解中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
    4.掌握溫帶氣旋和反氣旋的結構和天氣特征;
    5.掌握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和結構,理解其對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
    6.熟悉臺風的定義、天氣特征;
    7.熟悉對流性天氣系統的種類和天氣特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與分類
    1.了解氣候形成的影響因子;
    2.掌握天文輻射的概念,了解天文輻射氣候的基本特點;
    3.掌握地球系統輻射收支的緯度分布特征;
    4.理解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中各項的物理意義;
    5.理解和掌握水分循環和水分平衡的概念;
    6.掌握季風的概念和形成,了解東亞季風的特點及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7.掌握洋流的分布狀況和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應用于比較和分析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
    8.了解熱帶海洋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掌握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和沃克環流的概念并理解其相互聯系;了解其對天氣-氣候的影響;
    9.理解和掌握海陸間物理性質的差異及其與大氣熱量和水分交換特征的差異;
    10.理解和掌握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
    11.了解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各項指標間的差異;
    12.了解海洋在氣候形成及變化中的重要性;
    13.理解大地形影響氣候形成的物理過程;理解和掌握大地形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及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了解中小尺度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4.了解地球上冰雪圈的基本分布和冰雪影響氣候的物理過程;
    15.了解幾種主要氣候分類法的思路和指標;
    16.了解高-低緯間熱量輸送的途徑、方式、特點和對氣候形成的影響;
    17.掌握青藏高原季風、山谷風和焚風、最大降水高度的概念。
    第七章氣候變化和人類互動弄對氣候的影響
    1.理解氣候變化的定義;
    2.了解地質時期、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特點及研究方法;掌握近代氣候變化特征;
    3.理解不同時期氣候變化的原因;
    4.掌握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途徑和可能結果;
    5.了解氣候變化的應對。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命題說明:
    ⑴本科程的命題考試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可適當浮動),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⑵各章考題所占的分數大致如下:
    引論10%
    大氣的熱能和溫度10%
    大氣中的水分10%
    大氣的運動15%
    天氣系統15%
    氣候的形成20%
    氣候帶與氣候型5%
    氣候變化和和人類互動弄對氣候的影響15%
    ⑶其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⑷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了解”占15%
    “理解(熟悉、能、會)”占40%
    “掌握(應用)”占45%
    ⑸試題形式有: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多種題型。
    2、參考書目: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周淑貞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其他規定: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nanjingxinxigongchengdaxue/cankaoshumu_37647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