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華中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華中農業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華中農業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華中農業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華中農業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華中農業大學考研難嗎]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華中農業大學考研群]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學費]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資源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華中農業大學保研夏令營2020資源與環境學院
為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文化交流,培養大學生積極探索、鉆研奮進的科研精神,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于2020年7月2-3日舉辦“2020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空中)”活動。在夏令營期間,我院將組織專家學術講座、與知名專家面對面交流等活動。華中農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 “雙一流”建設高校,我院現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兩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環境信息工程、農業環境工程、生態科學、生態工程與技術、生態規劃與管理等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環境信息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科學、生態工程與技術、生態規劃與管理等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推廣碩士(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信息化領域)、工程碩士(環境工程領域)等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一、申請條件
1.2021屆本科畢業生,政治思想過硬,身心健康,遵紀守法,積極向上;
2.對學院學科有濃厚興趣,有較強的科研潛力或實踐應用能力;
3.本科期間學習優秀,本科期間前5個學期GPA排名本專業前20%,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425分,且有意到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深造的同學。
4.若不符合第3條,但具有特殊培養潛質或在本科階段取得突出科研、競賽成果的學生,可憑借相關證明材料及學生所在專業領域兩名及以上教授推薦信報名。
二、所需材料
1.《2020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空中)申請表》(詳見附件1);
2.本科階段成績單及大學前5學期GPA本專業排名(成績排名模板詳見附件2);
3.主要獲獎榮譽證書3個以內;
4.國家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證書;
5.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等材料掃描件1份,沒有則不準備。
6.部分成績不符合申請條件同學,須提交專家推薦信(專家推薦信模板詳見附件3)
上述材料1-6按照順序全部編輯為一個PDF文件上傳。
三、時間安排
1.6月22日前,網上報名(https://jinshuju.net/f/6llBLi);
2.6月25日前,資源與環境學院網站上公布(http://zyhj.hzau.edu.cn/)名單,并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本人。未入選者,不另行通知;
3.6月28日前,入選學員回復電子郵件確認,逾期未回復者視為自動放棄此資格。
四、活動安排
時間 | 內容 | |
7月2日(周四)(暫定) | 上午 | 開營儀式、名家教授系列報告(一) |
下午 | 名家教授系列報告(二) | |
7月3日(周五)(暫定) | 上午 | 導師面對面 |
下午 | 學生個人展示、閉營儀式 |
五、其他事項
1.學院對達到夏令營學習、活動考核要求,表現優異的學生頒發電子版“優秀學員”證書。優秀學員在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第一志愿報考我院、達到學校錄取要求和學院相關專業(方向)分數條件、政審合格、心理健康,不需參加專業復試直接錄取,并在入學報到后第一年直接享受甲等學業獎學金。
2.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2020年暑期夏令營(空中)擬于7月上旬舉行,學院將采用線上方式開展夏令營活動。
3.歡迎加入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2020年暑期夏令營(空中)交流群1031792868,有關夏令營具體事宜可進群咨詢。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艾老師
電 話:027-87282163
郵 箱:[email protected]
華中農業大學保研:2018年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暑期夏令營招生簡章
為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文化交流,培養大學生積極探索、鉆研奮進的科研精神,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將于2018年7月16-20日舉辦“2018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在夏令營期間,我院將組織專家學術講座、與知名專家面對面交流、參觀實驗室等活動。一、申請條件
1.2019屆本科畢業生,政治思想過硬,身心健康,遵紀守法,積極向上;
2.對學院學科有濃厚興趣,有較強的科研潛力或實踐應用能力;
3.本科期間學習優秀,本科期間前5個學期GPA排名本專業前20%(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生GPA排名前35%),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425分,且有意到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深造的同學。
4.若不符合第2、3條,但具有特殊培養潛質或在本科階段取得突出科研、競賽成果的學生,可憑借相關證明材料及學生所在專業領域兩名及以上教授推薦信報名。
二、所需材料
1.《2018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
2.本科階段成績單及大學前5學期GPA本專業排名;
3.主要獲獎榮譽證書3個以內;
4.國家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證書;
5.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等材料復印件1份,沒有則不準備。
上述材料2-5按照順序全部編輯為一個PDF文件上傳(文件大小不可超過20MB)。通過審核后報到時,需攜帶紙質材料1套。
三、時間安排
1.6月18日前,網上報名(https://jinshuju.net/f/uqhwCN);
2.6月26日前,資源與環境學院網站上公布(http://zyhj.hzau.edu.cn)名單,并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本人。未入選者,不另行通知;
3.7月1日前,入選學員回復電子郵件確認,逾期未回復者視為自動放棄此資格。
四、活動安排
時間 內容
7月16日(周一) 下午 學員報到
7月17日(周二) 上午 開營儀式、參觀校園 下午 名家教授系列報告1
7月18日(周三) 上午 名家教授系列報告2 下午 實驗室(基地)參觀與課題組研究體驗
7月19日(周四) 上午 導師面對面 下午 學生個人展示
7月20日(周五) 上午 閉營儀式,離校
注:日程為擬定計劃,具體安排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五、其他事項
1.材料接收:所有紙質材料只適用于當次申請,一經接收,不予退還。如有需要還請申請者自行提前備份;
2.成績及使用:學院對達到夏令營學習、活動考核要求,表現優異的學生頒發結業證書。通過結業者,在研究生錄取考核、獎學金評選等環節,同等條件下優先;
3.夏令營往返車費、期間住宿和餐費由學院承擔。(車費需憑火車票或長途汽車票報銷,火車票報銷標準不高于高鐵或動車二等座)。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許老師王老師電話:027-8728216387284070
學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1號郵編:430070
學院網址:http://zyhj.hzau.edu.cn/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2018年5月29日
華中農業大學保研:2016年華中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接收推免研究生辦法
根據《華中農業大學2016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方案》文件精神,2016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仍是推薦和接收分步實施。現就我院招收推免生工作安排如下:成立資源與環境學院推免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黃巧云
組成成員:唐仁華、石磊、譚文峰、趙慧、唐鐵軍、史志華、
蔡崇法、劉凡、朱端衛、徐芳森、邱國紅、胡榮桂、
姜存倉、黃魏、汪善勤
一、招收條件
推免服務系統公示、備案的推免生,且填報我院相關招生專業都有資格參加我院的推免生綜合復試。
二、指標分配方案:
按照學校招收原則,學院擬接收推免生名額上限是74個,學院內各學科指標統籌協調。原則上接收指標分配給培養質量高、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的導師,高崗教授(三級崗及以上)可接收推免生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其他導師只能接收1名專碩。
三、復試安排:
我院安排兩次復試,分別為9月29日和10月9日。按一級學科組建復試小組。
1、專業考核筆試(時間1小時)
筆試為招生簡章上的復試專業課:土壤學復試專業課為《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專業課為《植物營養學》;資源環境信息工程專業課為《3S綜合利用》;環境工程專業課為《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課為《環境化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課為《土壤侵蝕原理》。生態學復試專業課《農業或森林或污染生態學》。環工專碩復試專業課為《環境工程》;農業資源利用專碩復試專業課為《土壤農化分析》;農業信息化專碩復試專業課為《計算機基礎》。
2、面試
面試測試考生的知識結構、綜合運用知識、創新思維的能力以及英語聽、說、譯能力,考察政治思想品質和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重點考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和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每個考生面試測試時間原則上不少于20分鐘。
3、成績計算
復試綜合各方面的考核結果按百分制評分。其中外語聽說測試占20%,專業考核筆試占40%,面試及實踐環節占40%。復試成績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4、導師確定
支持研究生和導師自主雙向選擇,以質量為核心,擇優錄取。
四、錄取
推免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復試總成績討論確定擬錄取名單,公示后上報學校。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師資隊伍介紹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40人,其中專任教師107人,有教授35人、副教授61人。學院聘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導師及作者各2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2人、“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4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3人,湖北省“111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獲得者5人,武漢市“晨光計劃”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3個,湖北省“百人計劃”1人;20多人次在國內有關學術機構任正、副主任、理事長、理事,10多人次任國內外學術期刊編委等。一批教授被聘為全國和湖北省測土配方施肥、湖北省水土保持等專家組成員。學院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8人,其中正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7人(博士2人、碩士5人)。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Curriculum fo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Environment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等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夠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類社會生產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所發生變化的過程、退化機理、影響評估以及生態系統保育及修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生態學學科思維、生態環境問題分析方法與技術以及生態修復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保育生態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扎實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科學的基礎知識;
2.掌握環境要素、生態因子效應分析的方法,生態規劃、生態工程設計方法,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工程使用的常規技術;
3.具有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較強實驗和野外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初步具備獨立開展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相關工作的能力;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及其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6.具有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敢于質疑的批判性思維,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初步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干學科
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五、核心課程
生態學基礎、環境工程學、環境生態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生態規劃與設計
六、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至少修滿159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40.5,實踐教學環節學分18.5。
七、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要求,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有效支撐專業培養要求,增強各培養環節的針對性,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描述、可測量、可區分、可評價、可達成”
八、課程設置與修讀要求
1.文理基礎課程 ≥72.5學分
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公共外語課程、數理化計算機課程和體育課程組成,設立六大模塊:理想信念與人生價值、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創新創業與社會發展。
2. 學院平臺課 18 學分
其中自然地理學和地質地貌學兩門課程(含實驗)必選一門,微生物學基礎和植物學基礎兩門課程必選一門,共計18學分。
3.學科基礎課程 17學分
4.專業核心課程 17學分
5.專業特色課程 ≥16學分
6.實踐教學環節 ≥18.5學分
7. 其他
“形勢與政策”課 2學分,其中“形勢與政策(一)”為理論課,1學分,“形勢與政策(二)”為實踐課,1學分。不計入總學分。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扎實的環境科學理論基礎,掌握污染物在土壤、水、氣等環境介質中形態、遷移和轉化規律,具備環境監測、環境評價、規劃與管理、環境污染的預防、控制與修復等綜合知識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畢業生能勝任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環保公司等企事業單位與環境相關的科研、規劃、管理及保護等工作,還可在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生態學、土壤學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學習。
二、培養要求
1. 知識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環境科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生物、生態、化學、地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掌握環境系統特征、環境過程原理、環境質量演化規律、污染物生態效應、環境調控原理與方法;熟練掌握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生態學、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研究與開發、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了解環境學科的研究前沿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具有寬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熟知文獻檢索和其他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2. 能力要求
具備從事環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的能力;具有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生態工程及污染防治等相關工作的能力;具備對環保設備的研發、運營及日常管理等相關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3. 素質要求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價值觀與理念。
三、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四、主干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
五、專業核心課程
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評價、環境規劃學、污染環境生物修復
六、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至少修滿160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42學分,實踐教學環節18學分。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農業、城市、區域資源、環境、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科學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與管理的應用型、研究型和復合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熟悉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掌握地理信息科學、遙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與開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2.受到地理信息科學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具備地理信息科學研究、系統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3.理解資源環境相關專業如農學、土地規劃學科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將地理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在農業生產管理、資源環境保護、國土規劃等方面的應用能力;
4.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5.綜合素質高,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身心素質;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人文素質和文學藝術修養;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精神和良好的學術道德。
三、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四、主干學科
地理信息科學;自然資源與環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五、核心課程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導論;全球定位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處理與建模;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
六、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至少修滿158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40.5,實踐教學環節學分17.5。
七、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要求,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有效支撐專業培養要求,增強各培養環節的針對性,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描述、可測量、可區分、可評價、可達成”
八、課程設置與修讀要求
1.文理基礎課程 61.5學分
2.學科基礎課程 21學分,修讀說明:學科基礎課均為必修課
3.專業核心課 21學分,修讀說明:專業核心課均為必修課
4.專業特色課 ≥37學分
5.實踐教學環節 17.5學分
6.其他,“形勢與政策”課2學分。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Curriculum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水、氣、固體廢物等污染的防治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具備環境規劃和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在污染場地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能在政府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工礦企業、大專院校、科研設計單位等從事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和管理、技術改造以及相應的教育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受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力學等基礎理論知識,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掌握環境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該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熟練掌握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環境保護及環境工程設計、研究與開發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
2.具有較強的環境工程設計和污染防治的能力,具有環境工程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能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調試及運營管理;掌握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閱讀環境工程專業外文書刊,有較好的聽、說、寫、閱讀能力;具有一定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3.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具備對人體健康、生產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和關懷理念。
三、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干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
五、核心課程
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工程實驗;固體廢物處理實驗。
六、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至少修滿161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42,實踐教學環節學分19。
七、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要求,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有效支撐專業培養要求,增強各培養環節的針對性,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描述、可測量、可區分、可評價”,特制訂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八、課程設置與修讀要求
1. 文理基礎課程 76.5學分
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公共外語課程、數理化計算機課程和體育課程組成,設立六大模塊:理想信念與人生價值、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創新創業與社會發展。
2.學院平臺課 18學分
3.學科基礎課程 16.5學分
4.專業核心課程 16學分
5.專業特色課程 15學分
6.實踐教學環節 19學分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含水土保持方向)本科培養方案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在農業、土地、環保、農資、水保等行業從事土壤、肥料、環境保護、植物營養與施肥、生態農業、水土保持、資源調查與評價等領域的科研、管理、技術開發和生產等高素質創新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知識要求
具備扎實的土壤、植物營養、肥料研制與加工、水土保持、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農業資源調查,環境質量評價、現代儀器分析、土壤改良、現代施肥技術、農產品品質分析與安全、農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土地規劃、資源信息管理、精準農業和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熟悉資源管理與利用、環境保護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前沿動態及發展趨勢。
2.能力要求
掌握本專業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較強的獨立獲取本專業知識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獨立開展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的能力,具備進行肥料生產、檢測、銷售和養分高效管理的能力,具備利用傳統方法和現代儀器開展土壤、植物營養和水土保持等領域的研究能力,具備高效現代農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具備專業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具有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素質要求
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品質、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體意識;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專業素養、文學藝術修養,人際交往和管理能力;具備良好的身心素養和國防意識,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科學精神,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
三、學制與授予學位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四、主干學科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五、核心課程
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學、土壤與農化分析、資源調查與評價、植物營養學、土壤修復與地力提升、現代施肥技術
農業資源與環境(水土保持方向):土壤學、土壤與農化分析、水土資源調查、水土保持規劃、土壤侵蝕原理、水土保持工程
六、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農業資源與環境方向至少修滿154.5學分,水土保持方向至少修滿152.5學分。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含課程學分136、實踐教學環節學分18.5;水土保持方向含課程學分136.5、實踐教學環節學分16。
七、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要求,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有效支撐專業培養要求,增強各培養環節的針對性,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描述、可測量、可區分、可評價”,特制訂培養目標實現矩陣。
八、課程設置與修讀要求
1.文理基礎課程 73.5/72.5學分
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公共外語課程、數理化計算機課程和體育課程組成,設立六大模塊:理想信念與人生價值、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創新創業與社會發展。
2.學院大類平臺課 21/18學分
其中自然地理學和地質地貌學兩門課程(含實驗)必選一門。農資方向學生微生物學基礎和植物學基礎兩門課程均必修,可分別在兩個學期選課,共計21學分;水土保持方向微生物學基礎和植物學基礎二者選一,共計18學分。
3.學科基礎課程 13.5學分
4.專業核心課程 15.5學分
5.專業特色課程 12.5/17學分
6.實踐教學環節 18.5/16學分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南湖獅子山街一號傳真:027-87384670
電話:027-87282027
添加華中農業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華中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中農業大學報錄比、華中農業大學考研群、華中農業大學學姐、華中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中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中農業大學排名、華中農業大學保研、華中農業大學公眾號、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中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