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廣東財經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廣東財經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廣東財經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廣東財經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廣東財經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廣東財經大學考研難嗎]
[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廣東財經大學考研群]
[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學費]
[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信息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廣東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在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專業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能力以及管理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要求碩士研究生:
(一)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研作風,有獻身于科學的事業心,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二)要求具有較堅實的數學、統計學和管理學基礎,掌握一定的系統科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計算機等知識和技術,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創新性地研究和解決與規劃、管理及金融方面的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三)具具有獨立承擔和組織管理、教學和科研的能力。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及發展動態,具有繼續學習和提高的潛力。
(四)能夠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具備文獻調研、資料查詢、系統仿真和建模以及研究報告撰寫技能、數據分析和學術交流等能力。
(五)身心健康,遵守紀律,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研究方向
(一)商務智能
(二)互聯網金融
(三)物聯網管理
三、學習年限
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對提前完成規定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的研究生,可按《廣東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暫行規定》申請提前畢業。
四、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采取指導教師負責制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學確定導師后兩周內制定培養計劃,第四學期結束前按照《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參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過者,方可繼續培養。
五、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分學位類和非學位類兩種,學術學位公共學位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學位類課程,學術學位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為非學位類課程,18個學時計1學分。
六、其他培養環節
(一)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進行,時間不少于1個月,可通過社會調查、教學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方式進行,實踐活動結束(不遲于第五學期第10教學周)提交實踐報告(3000字左右),指導教師進行評價鑒定,合格者計1學分。
(二)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參加或聽取不少于10場由校內外組織的學術講座,由學院進行考核,合格者計0.5學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學術論文寫作并主講匯報,由中期考核小組考核,合格者計0.5學分。
(三)文獻閱讀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結合論文選題的需要,應閱讀一定數量的中外文獻資料,中期考核前寫出不少于10篇文獻閱讀報告交導師評閱,讀書報告、導師評閱意見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養單位,合格者計1學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以下均含閉卷、開卷)、筆試結合課程論文、筆試結合口試、筆試結合實驗設計等;非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口試、課程論文、課程論文結合實驗設計、實驗設計等形式,具體方式由任課教師確定。經考核合格,學位類課程達到7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其他類課程達到6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
跨專業及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補修4門本科主干課程《管理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并列入個人培養計劃,除個別研究生單獨開設的課程外,其余隨本科生課堂聽課和參與考試,達到60分為合格,不記學分,應補修而未補修或者補修成績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
八、畢業學分及要求
畢業要求總學分應修滿38學分,其中課程35學分,實踐活動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文獻閱讀1學分。研究生修滿學分,完成必修環節,中期考核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畢業答辯的,方可畢業。
九、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性要求、質量要求見《廣東財經大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標準(2019級)》、《廣東財經大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2019級)》和《廣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規范》等文件,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工作按學校《廣東財經大學學位授予規定》、《廣東財經大學學術學位碩士論文工作細則》和《廣東財經大學專業學位碩士論文工作細則》等相關規定執行。
十、教學設置
公共 學位課 |
S2205002 |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 54 | 3 | 1.2 | 外國語學院 | |
---|---|---|---|---|---|---|---|
S4101004 | 基礎英語 | 144 | 3 | 1.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學科 基礎課 |
S5101001 | 運籌學 | 54 | 3 | 1 | 孟曉明等 | 信息學院 |
S1103009 | 統計學理論與方法研究 | 54 | 3 | 3 | 林 洪等 | 經濟貿易學院 | |
S3101001 | 管理研究方法 | 54 | 3 | 3 | 黎小林 黃 亮 | 工商管理學院 | |
專業 核心課 |
S5103003 | 現代數據管理 | 36 | 2 | 2 | 朱樹人等 | 信息學院 |
S5103002 | 系統工程 | 36 | 2 | 1 | 魏定國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5 | 物聯網管理 | 36 | 2 | 2 | 賀敏偉 | 信息學院 | |
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任課教師 | 開課單位 |
專業 選修課 |
S1202003 | 現代投資理論 | 36 | 2 |
2 2 |
朱順泉等 | 金融學院 |
S1203001 | 金融前沿問題研究 | 36 | 2 | 3 | 段軍山 | 金融學院 | |
S5102001 | 信息安全理論與方法 | 36 | 2 |
3 3 |
張 軍 胡玉平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4 | 決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 36 | 2 |
3 3 |
周雅蘭 李曼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5 | 大數據分析 | 36 | 2 |
3 3 |
謝 嶸 尹 華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6 | 商務智能 | 36 | 2 |
3 3 |
魏定國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7 | 管理系統仿真 | 36 | 2 |
3 3 |
周雅蘭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8 | 互聯網金融研究 | 36 | 2 |
3 3 |
趙海軍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10 | 知識管理 | 36 | 2 |
3 3 |
楊 峰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03 | 供應鏈與企業運營管理 | 36 | 2 | 3 | 賀敏偉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23 | 互聯網+技術與思維 | 36 | 2 |
2 2 |
王志堅等 | 信息學院 | |
S5102014 | 信息經濟學 | 36 | 2 |
2 2 |
黃曼慧等 | 信息學院 | |
公共 選修課 |
S0004011 | 研究方法工具及應用 | 36 | 1 | 3 | ||
S0004012 | 博雅基礎 | 36 | 1 | 3 | |||
S0004013 | 創新創業類專題課 | 36 | 1 | 4 | |||
S0004006 | 日語 | 36 | 1 | 4 | |||
其它 培養 環節 |
專業實踐 | ||||||
學術活動 | |||||||
文獻閱讀 | |||||||
跨專業及同等 學力補修課程 |
《管理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
總學分 | 38學分 |
附件二:必讀書目(含經典著作、專業文獻和專業學術期刊)
著作
1.哈羅德·孔茨等:《管理學(第9版)》,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年或其他更新的版本
2.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第1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或其他更新的版本
3.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海南出版社,2000年或其他版本
4.彼得·德魯克:《管理的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或其他版本
5.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年
6.孫耀君等:《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7.志才編:《管理系統仿真建模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8.馬洪等:《國外企業管理的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9.亨利·明茨伯格等:《戰略歷程:縱覽戰略管理學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
10.波特:《競爭戰略》,華夏出版社,1997年或其他版本
11.《哈佛商業評論》文集、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2.范玉順編著:《集成化企業建模方法與系統》,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年
13.RICK DOVE原著.《敏捷企業》(上).張申生譯.中國機械工程,1996年
14.RICK DOVE原著.《敏捷企業》(下).張申生譯.中國機械工程,1996年
15.Barry Boehm 著 李師賢譯.軟件工程經濟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16.Walker Royce 著 敬凱 譯.軟件開發經濟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17.Bitter,Kurt and Ian Spence. Managing Iterativer Software Development Porjects, Boston,MA:Addison-Wesley, 2007
期刊
《管理科學學報》、《中國管理科學》、《管理學報》、《管理工程學》、《管理世界》、《運籌與管理》、《物流技術》、《南開管理評論》、《管理評論》、《管理科學》、《預測》、《軟科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管理現代化》、《經濟與管理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中國工程科學》、《中國科學基金》、《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學報》、《系統工程》、《運籌學學報》、《系統仿真學報》、《控制與決策》、《自動化學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計算機仿真》、《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智能系統學報》、《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附件三:指定發表期刊目錄
信息與管理類國外SCI、EI收錄的期刊;SCI、EI、ISTP(CPCI-SSH和CPCI-S)收錄的信息與管理類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核心庫列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擴展庫列表》、《CSSCI(2014-2015)來源集刊目錄》、《CSSCI(2014-2015)擴展版期刊目錄》、《CSSCI(2014-2015)來源期刊目錄》、《北大核心期刊目錄2008版》中列表的刊物上發表的信息與管理類論文、省級以上學術刊物。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廣東財經大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致力于為各類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培養能夠獨立從事計算機技術項目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硬件設計、網絡設計與開發、維護能力的高級信息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具備工程項目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基本要求:
(一)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研作風,有獻身于科學的事業心,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二)掌握計算機技術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夠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問題,具備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件分析、設計、開發、維護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以及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四)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和撰寫外文資料的能力。
(五)身心健康,遵守紀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基本素養與職業能力
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杜絕抄襲與剽竊、偽造與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
遵守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謹的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適應能力,具有較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能正確處理集體和個人的關系。
掌握計算機技術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理論和先進技術方法,了解本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解決本領域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本領域工程的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研究方向
(一)信息安全工程
(二)智能計算及應用
(三)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四、學習年限
學制2年,全日制學習形式,最長學習年限4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對提前完成規定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的研究生,可按《廣東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暫行規定》申請提前畢業。
五、培養方式
培養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度,校內指導教師由學術水平較高且有實踐經歷的教師擔任,校外導師由企業或科研院所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擔任,采取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學確定導師后兩周內制定培養計劃,第二學期結束前按照《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參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過者,方可繼續培養。
六、課程設置及要求
研究生課程分學位類和非學位類兩種,本專業公共學位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學位類課程,其它課程為非學位類課程,18個學時計1學分。
七、專業實踐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校內外實踐基地參與實際的項目開發,部分研究生也可在校結合指導教師申請的工程性項目完成專業實踐。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專業實踐應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專業實踐實踐應不少于1年。實踐結束時應提交5000字左右的專業實踐報告,校內外指導教師給予相關評價,專業實踐不合格不能取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八、其他培養環節
(一)軟件開發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應設計開發一個應用軟件作品,并納入中期考核環節。考核合格者計2學分。
(二)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參加或聽取不少于10 場由校內外組織的學術講座,由學院進行考核,合格者計1 學分。
九、考核方式及要求
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以下均含閉卷、開卷)、筆試結合課程論文、筆試結合口試、筆試結合實驗設計等;非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口試、課程論文、課程論文結合實驗設計、實驗設計等形式,具體方式由任課教師確定。學位類課程達到7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其他類課程達到6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
跨專業及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應補修4門本科主干課程,具體是《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補修課程采取閉卷考試,達到60分為合格,不記學分,應補修而未補修或者補修成績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研究生應于第一學年完成補修課程的學習。
十、畢業學分及要求
畢業要求總學分為35學分,其中課程26學分,專業實踐6學分,軟件開發2學分,學術活動1 學分,文獻閱讀1 學分。研究生修滿學分,中期考核合格,完成必修環節,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畢業答辯,方可畢業。
十一、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性要求、質量要求見《廣東財經大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標準(2019級)》、《廣東財經大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2019級)》和《廣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規范》等文件,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工作按學校《廣東財經大學學位授予規定》、《廣東財經大學學術學位碩士論文工作細則》和《廣東財經大學專業學位碩士論文工作細則》等相關規定執行。
十二、教學設置
公共 學位課 |
Z2203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1 | 課程組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Z5103001 | 基礎英語 | 36 | 2 | 1 | 課程組 | 外國語學院 | |
Z5103002 | 工程倫理 | 36 | 2 | 2 | 課程組 | 信息學院 | |
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 學期 |
任課教師 | 開課單位 |
學科 基礎課 |
Z5103003 | 現代計算機網絡(雙語) | 36 | 2 | 1 | 王志堅等 | 信息學院 |
Z5103004 | 工程數學 | 36 | 2 | 1 | 周 鋒等 | 信息學院 | |
專業 核心課 |
Z5103005 | 算法優化 | 36 | 2 | 1 | 高文宇等 | 信息學院 |
Z5103006 | 軟件體系結構 | 36 | 2 | 1 | 梁列全等 | 信息學院 | |
Z5103007 | 信息安全理論與方法 | 36 | 2 | 1 | 張 軍 胡玉平 | 信息學院 | |
專業 選修課 |
Z5102001 | 網絡攻擊與防范 | 36 | 2 | 2 | 吳曉云 鄭心煒 | 信息學院 |
Z5102002 | 密碼編碼學 | 36 | 2 |
2 |
鄭心煒 吳曉云 | 信息學院 | |
Z5102003 | 可信計算 | 36 | 2 | 2 | 羅東俊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4 | 機器學習 | 36 | 2 | 2 | 周雅蘭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5 | 智能優化算法及應用 | 36 | 2 | 2 | 許 波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6 | 模式識別 | 36 | 2 | 2 | 楊志華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7 | 大數據分析 | 36 | 2 | 2 | 尹 華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8 | Python自然語言處理 | 36 | 2 | 2 | 尹 華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09 | 現代數據管理 | 36 | 2 |
2 |
朱樹人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0 | 高級軟件測試技術 | 36 | 2 |
2 |
周雅蘭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1 | 物聯網管理 | 36 | 2 |
2 |
賀敏偉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2 | 物聯網前沿技術 | 36 | 2 |
2 |
沈永珞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3 |
圖像處理、分析與 機器視覺 |
36 | 2 |
2 |
李祥霞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4 | 并行計算 | 36 | 2 |
2 |
薛耀紅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5 |
云計算資源的管理 與應用 |
36 | 2 |
2 |
李匯熙等 | 信息學院 | |
Z5102016 | 軟件設計模式 | 36 | 2 |
2 |
胡建軍等 | 信息學院 | |
其它培養環節 | Z5107001 | 專業實踐 | 6 | 3 | |||
Z5107002 | 軟件開發 | 2 | 3 | ||||
Z5107003 | 學術活動 | 1 | 3 | ||||
Z5107004 | 文獻閱讀 | 1 | 3 | ||||
總學分 | 35學分 |
附錄:必讀書目(含經典著作、專業文獻和專業學術期刊)另列
2.附件二:必讀書目(含經典著作、專業文獻和專業學術期刊),不少于20種。
經典著作、專業文獻
[1].Michael Sipser. 計算機理論導引. 第2版. 唐常杰, 陳鵬, 向勇, 劉齊宏.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2].蔡自興, 徐光佑.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 第4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
[3].周之英. 現代軟件工程(上中下).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9.9, 2000.
[4].鄭振楣. 分布式數據庫.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9.
[5].William Stallings. 高速網絡TCP/IP和ATM的設計原理. 齊望東, 薛衛娟, 傅麒麟, 胡谷雨.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9.
[6].Donald E. Knuth.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 黃林鵬.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7].邵軍力, 張景, 魏長華. 人工智能基礎.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0.
[8].朱三元, 錢樂秋, 宿為民. 軟件工程技術概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2.
[9].于繁華等. 計算智能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10]. 徐甲同. 高級操作系統. 西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
[11]. 王曉東. 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12]. 史忠植. 高級計算機網絡.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13]. 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Clifford Stein.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Cambridge: MIT Press, 2005.
[14]. Ronald L. Graham, Donald E. Knuth, Oren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A Found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 (2nd Edi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4.
[15]. Andrew S.Tanenbaum, Albert S.Woodhull.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rd Edition).UpperSaddleRiver: Prentice Hall, 2006.
[16]. Frederick P. Brooks. 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5.
[17]. Randal E. Bryant, David R. O’Hallaron.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UpperSaddleRiver: Prentice Hall, 2002.
[18]. 邊肇祺. 模式識別(第二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19]. 謝希仁. 計算機網絡.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3.
[20]. Prabhat K. Anfleigh, Kiran Thakrar. 多媒體系統設計. 徐光佑, 史元春.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8.
[21]. Kai Hwang. 高等計算機系統結構. 王鼎興, 沈美明, 鄭緯民, 溫冬嬋.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22]. 陳純. 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算法.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23]. 陸鐘萬. 面向計算機科學的數理邏輯(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24]. 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網格計算. 第二版. 金海, 袁平鵬, 石柯.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25]. 石教英, 蔡文立. 科學計算可視化算法與系統.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6.
[26]. 張彩明, 楊興強, 李學慶. 計算機圖形學. 第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27]. J. D. Foley, A. van Dam, S. K. Feiner, J. F. Hughes, R. L. Phillips.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3.
[28]. Philip Schneider & David Eberly. Geometric Tools for Computer Graphics. Morgan Kaufmann, 2002.
[29]. David A. Forsyth, Jean Ponce. 計算機視覺: 一種現代方法. 第2版.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30]. C. H. Papadimitriou, K. Steiglitz. 組合最優化--算法和復雜性. 劉振宏, 蔡茂誠.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8.
[31]. 張立明. 人工神經網絡的模型及其應用.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3.
[32]. Douglas R. Stinson. 密碼學原理與實踐. 第3版. 馮登國.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
[33]. 李金宗. 模式識別導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1994.
專業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信息科學),電子學報,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自動化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圖象圖形學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計算機科學,中文信息學報,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系統仿真學報,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計算機工程與設計,智能系統學報,信息網絡安全,SCI、EI收錄計算機科學類英文期刊
3.附件三:專業實踐安排
全日制學生在校內外實踐基地參與實際的項目開發,部分研究生也可在校結合指導教師申請的工程性項目完成專業實踐。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專業實踐應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專業實踐實踐應不少于1年,并撰寫不少于5000 字的實踐報告。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廣東財經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技術經濟及管理是結合技術要素的經濟分析和管理決策的一門學科,具有交叉學科的特征和屬性。結合本學科現有的教師資源的配置和各研究方向的特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踐的人才需求,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中級經濟管理專門人才。具體目標如下:
1.較好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具有積極為祖國建設和發展服務的良好品質。
2.具有嚴謹的學風,具有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具有比較堅實的技術經濟、技術管理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國內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獨立從事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的能力。
3.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收集、閱讀和理解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外文資料。
4.熟練掌握相關領域研究方法,了解技術經濟發展內在規律;具有較強的產業分析與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創新與創業管理理論與實踐技能;品學兼優、開拓進取、富有創新精神。
二、研究方向
1.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
2.金融科技創新及標準化管理
3.項目管理與投資決策
三、學習年限
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對提前完成規定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的研究生,按相關規定可申請提前半年畢業。
四、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采取指導教師負責制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學確定導師后兩周內制定培養計劃,第四學期結束前按照《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參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過者,方可繼續培養。
研究生的學習注重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出個人培養計劃,對課程學習、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專業實踐、開題報告、學位論文等要求和進度做出計劃和安排。
五、課程設置
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分學位類和非學位類兩種,公共學位課、基礎學位課、專業核心課為學位類課程,其它課程為非學位類課程,18個學時計1學分。
六、其他培養環節
除課程學習外,研究生需完成專業實踐、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等培養環節。
1.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不少于1個月,可通過社會調查、教學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方式進行,實踐活動結束提交實踐報告(3000字左右),指導教師給予相關評價,合格者計1學分。
2.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參加或聽取不少于10場由校內外組織的學術講座,由各培養單位進行考核,合格者計0.5學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學術論文寫作并主講匯報,由中期考核小組考核,合格者計0.5學分。
3.文獻閱讀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結合論文選題的需要,應閱讀一定數量的中外文獻資料,中期考核前寫出不少于3篇文獻閱讀報告交導師評閱,讀書報告、導師評閱意見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養單位,合格者計1學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以下均含閉卷、開卷)、筆試結合課程論文、筆試結合口試、筆試結合實驗設計等;非學位類課程考核方式為:筆試、口試、課程論文、課程論文結合實驗設計、實驗設計等形式,具體方式由任課教師確定。經考核合格,學位類課程達到7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其他類課程達到60分以上可獲得學分。
跨專業及同等學力考取的碩士生應補修四門本科主干課程并列入個人培養計劃,具體是《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會計學》。補修課程采取閉卷考試,達到60分為合格,不記學分,應補修而未補修或者補修成績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
八、畢業學分及要求
畢業要求總學分應修滿38學分,其中課程學分35學分,實踐活動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文獻閱讀1學分。研究生修滿學分,完成必修環節,中期考核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畢業答辯的,方可畢業。
九、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研究生通過全部學位類課程且學位類課程平均成績不低于75分(含75分),中期考核合格者,一般應在第四學期提交開題報告。
學位論文的選題可由研究生選定后經導師審核認可,也可由導師指定。學位論文應當在研究內容或者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視角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性,格式規范,字數不少于3萬字)。
學位論文的進度是:第四學期確定論文選題,查閱資料,提交開題報告并通過開題論證會;第五學期寫出論文初稿,碩士點組織導師組以預答辯形式開展論文中期檢查工作;第六學期論文定稿。未經導師審閱通過的論文,不得提交答辯。
研究生修滿學分,完成必修環節,中期考核合格,以獨立或第一作者或者學生本人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身份在D類及以上期刊公開發表與本專業相關的1篇及以上學術論文,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符合學校學位授予規定者,方能獲得碩士學位。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的其它工作按學校《學位授予規定》和《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細則》有關規定執行。
十、附件
附件一:研究生教學設置計劃
學位類課程 | 公共學位課 | S2201004 |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 54 | 3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學科基礎課每門3學分,專業核心課每門2-3學分, 合計不超過23學分 |
|||||||||
---|---|---|---|---|---|---|---|---|---|---|---|---|---|---|---|---|---|---|
S4101004 | 基礎英語 | 144 | 3 | √ | √ | 外國語學院 | ||||||||||||
學科基礎課 | S0001001 | 中級微觀經濟學 | 54 | 3 | √ | |||||||||||||
S3101001 | 管理研究方法 | 54 | 3 | √ |
黎小林 黃 亮 |
工商管理學院 | ||||||||||||
中級管理學 | 54 | 3 | √ |
簡 澤 盧 任 周建明 |
工商管理學院 | |||||||||||||
專業核心課課 | S5103004 | 技術經濟學研究 | 36 | 2 | √ | 楊 峰 | 信息學院 | |||||||||||
S5103006 | 項目管理(雙語) | 36 | 2 | √ |
黃曼慧 李征坤 |
信息學院 | ||||||||||||
S5102012 | 人力資源管理 | 36 | 2 | √ |
李煥榮 候二秀 |
MBA學院 | ||||||||||||
性質 | 類別 |
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任課教師 | 開課單位 |
考核 方式 |
備注 | ||||||||
1 | 2 | 3 | 4 | 5 | 6 | |||||||||||||
S5103005 | 技術創新與風險投資 | 36 | 2 | √ |
梁英宏 趙海軍 |
信息學院 | ||||||||||||
非學位類課程 |
專業選修課 | S5102013 | 標準經濟學 | 36 | 2 | √ | 趙海軍 | 信息學院 |
每門1-2學分, 研究生選修不低于8學分 |
|||||||||
S5102017 | 電子商務技術管理 | 36 | 2 | √ |
梁列全 劉義春 |
信息學院 | ||||||||||||
S5102014 | 信息經濟學(雙語) | 36 | 2 | √ |
黃曼慧 劉義春 |
信息學院 | ||||||||||||
S5102021 | 商務智能與數據挖掘 | 36 | 2 | √ | 楊峰 | 信息學院 | ||||||||||||
S5102022 | 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 36 | 2 | √ | 劉義春 | 信息學院 | ||||||||||||
互聯網+技術與思維(雙語) | 36 | 2 | √ | 王志堅 | 信息學院 | |||||||||||||
S5102019 | 技術經濟及管理前沿專題 | 36 | 2 | √ | 導師組 | 信息學院 | ||||||||||||
S5102015 | 金融科技創新 | 36 | 2 | √ |
華 成 趙海軍 |
信息學院 | ||||||||||||
S5102016 | 創新與創業管理 | 36 | 2 | √ |
李征坤 侯二秀 |
信息學院 | ||||||||||||
S5102018 | 戰略管理與組織設計 | 36 | 2 | √ |
李煥榮 史玉峰 |
MBA學院 | ||||||||||||
互聯網金融研究 | 36 | 2 | √ | 趙海軍 | 信息學院 | |||||||||||||
非學位類課程 | 公共選修課 | S0004006 | 日語 | 36 | 2 |
|
√ |
研究生應選修2學分 |
||||||||||
S0004007 | 社會學專題 | 36 | 2 | √ | ||||||||||||||
S0004008 | 教育學原理 | 36 | 2 | √ | ||||||||||||||
S0004009 | SYB及創業模擬實訓 | 36 | 2 | √ | ||||||||||||||
S0004003 |
科學研究方法與 學術規范 |
36 | 2 | √ | ||||||||||||||
S0004004 | 經濟應用軟件 | 36 | 2 | √ | ||||||||||||||
S0004005 | ERP | 36 | 2 | √ | ||||||||||||||
粵港澳大灣區與區域創新專題 | 18 | 1 |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 |
附件二:必讀書目(含經典著作、專業文獻和專業學術期刊)
(一)著作類
1. 新編技術經濟學.袁明鵬,胡艷,莊越 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0
2. 探索黑箱:技術、經濟學和歷史.(美)羅森伯格 著.王文勇.呂睿譯.商務印書館.2004-12
3.論人力資本投資.舒爾茨.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1990
4. 人力資本研究——雅各布·明塞爾論文集(第一卷).(美)明塞爾 著;張鳳林 譯.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5.人力資源管理--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第四版).(美)克雷曼著;吳培冠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0
6.金字塔原理.[美]巴巴拉·明托.南海出版公司.2013.11
7.麥肯錫方法.[美]埃森·M·拉塞爾.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1
8.用圖表說話.(美)基恩·澤拉茲尼.清華大學.2008.05
9. 技術經濟分析理論與方法,胡茂生 等編著,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07
10. 產品質量分析與評價技術基礎,徐京輝 編著,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11
11. 中國經濟增長問題的計量分析. 符淼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12
12. 創新管理—全球經濟中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引進版),(美)艾特略著,王華麗,劉德勇,王彥鑫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09
13. 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經濟思想研究.徐則榮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10
14. 技術經濟學前沿問題. 付家驥,雷家骕,程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15. 工商統計學(第3版)(附光盤). 道格拉斯·A.林德等著、徐國祥等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16. 中國管理思想簡史.王忠偉.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17.Macho-Stadler, Ines and David Perez-Castrill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8.Pohjola, Matti 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9.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Norton, 1996.
20.http://cism.bus.utexas.edu/
21.http://www.sims.berkeley.edu/resources/infoecon/
22.http://dmoz.org/Business/E-Commerce/Education/Courses/
(二)期刊類
1.《經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管理世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3.《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
4.《管理科學學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
5.《金融研究》,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
6.《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7.《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科學院
8.《科學學研究》,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
9.《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0.《管理現代化》,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11.《科技進步與對策》,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湖北省科技廳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12.《管理科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13.《中國科技論壇》,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
14.《科研管理》,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
15.《中國軟科學》,中國軟科學研究會
16.《管理評論》,中國科學院
17.《中國人力資源開發》,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
18.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9.Decision Science
20.Management Science
21.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3.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28. MIS Quarterly
29.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0.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的介紹
技術經濟及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碩士點于2012年獲批,2015年并入信息學院,以適應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經濟學的交叉融合。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特別是廣東省創新驅動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本學位點目前設有項目管理與投資決策、金融IT創新與標準化管理、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三個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學習注重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出個人培養計劃,對課程學習、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專業實踐、開題報告、學位論文等要求和進度做出計劃和安排。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工程碩士的介紹
工程碩士信息學院的工程碩士(電子信息)重視學科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在數據安全、智能商務、軟件開發方法領域取得一定突破。本學科以金融、商務領域應用需求為導向,注重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大數據應用研究,從算法角度深度解決應用問題,從大數據交易角度提升應用價值;以電子商務交易協議、智能管理研究為基礎,研究開發電子化談判支持系統和平臺;面向行業、企業生產和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建立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行業應用的管理平臺和創新創業人才實訓平臺;研究典型制造企業的計劃、生產控制系統的可視化描述模型,通過仿真分析發現企業管理問題。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點的介紹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點的介紹
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2年獲批)依托廣東財經大學的財經背景,強調IT在金融、電子商務和管理等領域的應用,適應廣東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滿足高端現代服務業與現代產業融合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形成了智能商務、知識管理與知識表示、信息管理與服務三個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突出面向電子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并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知識管理等技術解決相關領域問題的學科特色。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的師資力量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的師資力量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任教師79人,其中正高職稱13人、副高31人、博士51人,14位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位南嶺學者。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以及企業合作等科研項目,產生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發表了一批較高水平學術論文。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的聯系方式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侖頭路21號
電話:020-84096800
郵編:510320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的介紹
基本情況介紹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成立于2000年,由信息管理系、計算中心等單位合并組建而成。廣東省智能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廣東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院、廣東財經大學東莞電子商務研究院采取院所合一的方式管理。學院下設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計算機基礎六個系部和一個實驗創新中心。開設了5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商務為首批國家一流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和人工智能方向。所有本科專業都可參與與美國佩斯大學3+2本碩聯合培養。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技術經濟及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碩士點。
信息學院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線,致力于培養“信息技術立足,經管理論占優,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應用型IT人才,為廣東省信息化建設服務。在校學生2033人(含碩士研究生)。2010年以來,獲得國家級教研2項、39項省級以及45項校級教研項目,獲得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信息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著力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堅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其在經濟、管理、商貿等領域的應用為特色”的學科發展思路。2006年以來,承擔或完成科研項目有14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省部級項目45項。出版專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其中有150余篇學術論文被SCI、EI、ISTP等收錄。學院國際合作廣泛,已美國佩斯大學開展了計算機專業3+2本碩聯合培養。
信息學院堅持“重責任、講團結、謀發展,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工作理念。本著這一工作理念,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把學院建成在國內財經類院校中聲譽好、質量高、特色鮮明的信息學院。
添加廣東財經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廣東財經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財經大學報錄比、廣東財經大學考研群、廣東財經大學學姐、廣東財經大學考研真題、廣東財經大學專業目錄、廣東財經大學排名、廣東財經大學保研、廣東財經大學公眾號、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財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