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凝聚態物理考研專業分析

發布時間:2020-08-1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凝聚態物理
河海大學凝聚態物理考研專業分析

河海大學凝聚態物理考研專業分析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海大學凝聚態物理考研專業分析 正文

學校介紹
河海大學(Hohai University),簡稱“河海(HHU)”,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來自:考研派小站公眾號)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河海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創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1924年與國立東南大學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學,1927年并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水利系、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以及華東水利??茖W校合并成立“華東水利學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認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河海大學”。
專業介紹
凝聚態物理學是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離子)組成的凝聚態物質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運動規律、動力學過程以及它們與物理性質之間聯系的學科。凝聚態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固體物理、晶體物理、金屬物理、半導體物理、電介質物理、磁學、固體光學性質、低溫物理與超導電性、高壓物理、稀土物理、低維物理、介觀物理、缺陷與相變物理、納米材料、非晶物理、準晶、也包括液晶物理、液體物理等軟凝聚態物理。凝聚態物理學的特色是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當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領域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來自:考研派小站公眾號)性作用,是材料、信息、能源等重要工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學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術日益向相鄰學科滲透、擴展,深刻地影響著當前高新技術中的帶頭領域(如新型功能材料、信息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我校凝聚態物理專業碩士點設置于2007年(并于當年開始招生),是應用物理本科教育的繼續和提升。主要有納米材料的設計與計算、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薄膜材料的電磁特性等研究方向。在注重物理基礎研究的同時,發展應用物理特色,著力于培養物理應用能力與前沿科學研究素質兼具的專門人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01 納米光電子技術
02 納米材料的設計及計算研究
03 納米材料制備及物性表征 04 薄膜物理
05 固體磁性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37 普通物理
④893 量子力學
復試科目及范圍:922 固體物理
 
 
 
1《大學物理學》(上下冊)毛俊健、顧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2《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冊)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量子力學概論》(美國)大衛.J.格里菲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年
4《量子力學》(第五版)(第一卷)
 
 
參考書目
1《大學物理學》(上下冊)毛俊健、顧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2《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冊)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量子力學概論》(美國)大衛.J.格里菲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年
4《量子力學》(第五版)(第一卷)
 
學費
河海大學凝聚態物理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邵智斌:男,1984年生,山東威海人,副教授。長期致力于低維半導體納米結構的制備、表征及應用(來自:考研派小站公眾號)研究,探索納米材料在新一代電子、光電子等重要領域的應用。在Nat. Commun.、Adv. Mater.、Nano Lett.、Adv. Funct.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C、J. Phys. Chem. C、CrystEngComm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論文34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的論文中包括SCI一區論文9篇,影響因子大于10論文6篇,Nature子刊1篇。這些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與認可,被多篇發表于Nat. Common.、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期刊上的論文正面引用和評價,并得到相關學術網站的報道。多次參加美國材料協會(MRS)、美國光學學會(OSA)、中國化學會等組織的國內外學術會議,匯報最新研究進展。還主持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江蘇省博士后基金項目等多項基金項目。
 
姚紅兵:男,1976年生,江蘇泰興人,教授,國際留學博士生導師,光學工程博士,機械工程博士后,主持10余項國家與省部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江蘇省產學研前瞻性預研項目,國防科技工業海洋防務技術創新基金、江蘇省“雙創博士”資助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江蘇省博(來自:考研派小站公眾號)士后基金等;參研多項國家與省部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國防973子項目1項,國防預研項目、江蘇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工業攻關項目等;負責企業委托橫向產學研項目10余項,與10余家公司建立了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和校企工程技術中心。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檢索40余篇;申請專利5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40余件,授權發明專利20余件;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指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近40人。
 
吳堅:男, 1971年1月出生,南京大學理學博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高級訪問學者?,F于河海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工作,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大學物理》、《固體物理》,主要的研究方向為磁學和磁性材料,已發表數十篇高水平研究論文、教學論文,十多篇被SCI,EI檢索。
河海大學

添加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海大學考研分數線、河海大學報錄比、河海大學考研群、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河海大學考研真題、河海大學專業目錄、河海大學排名、河海大學保研、河海大學公眾號、河海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海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海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hehaidaxue/zhuanye_34723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