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 正文

在福州大學建設東南強校的總體發展目標指引下,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依據學校提出的“高水平大學”建設規劃,不斷明確專業定位和辦學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力度,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經過多年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本專業現有全職教師23人,其中專任教師18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5人,正高7人,副高10人,中級職稱6人,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1名,現有在校學生280人。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現有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為響應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號召,連續幾年申請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經過不斷的持續改進,形成本專業培養目標:旨在培養適應國家、海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使學生具備整合性思維及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素質及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良好的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組織管理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畢業后能從事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嵌入式系統、物聯網技術、集成電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型電子器件和工藝的開發、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能勝任電子工程設計、管理、教育、研究等領域的電子工程師、教育工作者或科研工作者的崗位。
本專業要求學生畢業5年后具體以下職業能力:
(1)能夠根據國家和地方電子行業發展的需要,靈活運用數學、物理、工程基礎知識以及電子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對本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
(2)能夠緊跟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前沿技術,具備一定的工程創新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夠運用現代工具從事電子材料、器件、系統的研究、設計和開發。
(3)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綜合考慮法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等因素影響,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健康的身心,擁有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
(4)能夠積極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主動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本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時要求達到如下指標:
(1)工程知識:能夠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數理方法、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固體物理等基礎知識用于解決電子器件與系統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闡述和分析電子器件與系統的復雜工程問題,并能開展仿真及實驗驗證,以獲得對相應復雜問題的深刻認識。能夠進行文獻檢索和資料整理歸納,為復雜問題分析提供參考。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在對復雜問題的深刻認識基礎上,能夠充分調研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器件或工藝流程,并通過設計性實踐環節檢驗其合理性,同時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在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基礎之上,能夠根據科學原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對復雜電子器件與系統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提煉和分析,并開展建模、仿真或實驗優化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數據、綜合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復雜電子器件與系統工程問題,會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問題分析、設計和開發解決方案及開展研究。能夠理解各種現代工具在測量、仿真和預測復雜工程問題方面的各自的優缺點。
(6)工程與社會:針對電子器件與系統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能夠根據工程相關背景知識,合理分析、評價其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因實施解決方案可能產生的后果及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了解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有關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能夠理解和評估針對電子類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了解國家有關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發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內外相關的標準、規范和技術變化,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專業技術的溝通和交流、競爭與合作。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對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發展規律有明確的認識,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與本專業相關的碩士研究生專業有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物理電子學三個專業,電路與系統的研究方向有數字信號處理、現代光電系統、集成電路(IC)設計、信息顯示系統四個方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的研究方向有微電子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與系統、真空微電子學與微納電子學四個方向;物理電子學的研究方向有信息顯示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微納材料與器件、集成光電子學與薄膜技術五個方向。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在電子與微電子領域內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設計與研發能力;能熟練閱讀外文專業文獻資料和撰寫外文摘要,并具備初步外語聽、說能力;培養能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從事電子系統設計、電子器件研發設計的高級人才。
福州大學

添加福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州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州大學報錄比、福州大學考研群、福州大學學姐微信、福州大學考研真題、福州大學專業目錄、福州大學排名、福州大學保研、福州大學公眾號、福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fu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5373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