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正平,男,漢族,寧夏固原人,1963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7月畢業于陜西師大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曾任固原師專中文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主任等職,現任寧夏師范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兼任固原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名譽主席、寧夏作協理事、寧夏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2007年入選寧夏“新世紀313人才工程”,是寧夏社會科學專家人才庫和藝術類專家庫成員、寧夏社科聯學術委員會委員、寧夏高級專家聯合會理事、寧夏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曾先后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香港公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修和訪學,獲香港公開大學教育碩士學位。
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和《新時期爭鳴作品研究》等課程,主要從事新時期文學和“西海固文學”研究。是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點”負責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中國文學教學團隊”負責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主持人,主持完成校區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有學術論文50多篇,曾獲中國文聯全國優秀文學評論獎,多次獲得校級、寧夏區級優秀文學評論獎、寧夏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版有學術著作《文學的觸須》1部,參編《20世紀中國文學名作導讀》、《中國長篇小說研究》等高教參考書藉3部。
解光穆,男,漢族,寧夏海原人,中共黨員。2011年2月被自治區人們政府表彰為全區優秀教師,寧夏回族自治區特殊津貼獲得者。曾任海原縣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支部書記,負責全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并在此期間獲得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現為自治區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寧夏大學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教育發展、語文教育和教育史志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并承擔教育重大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文件起草工作。先后在《甘肅社會科學》、《內蒙古師范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總纂)《海原教育志》、《寧夏通志·教育卷》等六部、記七百萬字的教育史志;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自治區級科研項目,主持或參與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科技人力資源調查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成果獲自治區以上獎勵,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與觀點為教育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理論與事實支撐。
馬生倉,男,回族,教授,1968年5月出生,寧夏海原縣人,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于寧夏大學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現任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英語副教授、寧夏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寧夏翻譯協會理事。
主要從事中西文化對比和跨文化交際的研究,主講《高級英語》、《口譯與聽力》、《中西文化比較》、《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主持完成科研項目3項,副主編教材1部,發表論文10余篇。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
王巧玲,女,漢族,1964年出生,寧夏固原市人,寧夏固原一中英語高級教師。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專業,文學學士。現任固原一中教務處副主任、外教辦主任、固原市政協委員、固原市高級中學英語兼職教研員、寧夏會考英語學科專家組成員、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高級英語培訓師。
長期擔任高中英語教育教學一線工作,所帶學生兩次在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中獲省第一名。所倡導的“文化滲透-情境引入-合作示范-任務落實-發散探究”的英語教學模式及分層次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曾獲“第四屆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師園丁獎”及固原“百名中青年學科骨干”、“固原市學科帶頭人”、“全國貧困地區優秀中小學教師”、“全國中小學英語名師”、“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學能手”等光榮稱號。2007年受中學英語教師出國研修項目委派往英國里丁大學進行深造。所著多篇英語教學方面的論文獲省市級表彰。個人承擔的課題:《新課程條件下寧南山區英語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對策研究》為寧夏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從課堂的有效引入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為寧夏教育廳“百標”課題;《宏志班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培養與提高》為校級課題。
基本信息:
李琦,女,漢族。1966年10月出生。教授,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
個人學習工作經歷:
1985年,在寧夏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1989年,在海原中學任教。
1991年,在固原民族師范學校任教。
2001年至今,在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任教。
2005年,在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攻讀在職碩士研究生,2008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擔任教學工作:
主要擔任課程:《教師口語》、《現代漢語》。
科研成果:
●學術論文:
1、《論蕭紅小說藝術的獨特性》,《固原師專學報》2006年第1期。
2、《論蕭紅〈生死場〉的敘事模式》,《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3、《轉型期鄉土社會的立體呈現——論近十年來中國鄉土小說的主題模式》,《現代語文》2007年第28期。
4、《作為農民寫作——試論趙樹理的寫作立場》,《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7期。
5、《近十年來鄉土小說創作手法探討》,《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6、《論農民工小說創作中的民間立場》,《電影評介》2008年第3期。
7、《近年來鄉土小說故事形態探析》,《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8、《論“鄉戀”心態與近年來的鄉土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9年第4期。
9、《社會轉型期鄉土人格重塑中的精神陣痛——以陳繼明<每一個下午>為例,《作家》(中文核心)2011年11月號下半月刊。
10、《近十年來中國鄉土小說語言形態論析》,《時代文學》(中文核心)2011年第12期下半年月刊。
11、《依托地方師范院校促進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第一作者《教學與管理》教育類核心,2012年第12期)。
●科研立項:
1、2003年主持校級科研課題《師范院校學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2006主持自治區教育廳高校科研項目“近十年來中國鄉土小說研究”。批準文號:寧教高[2006]237-78。
3、2006參與年度校級科研項目“世紀之交中國都市婚戀小說研究”。
4、2007參與自治區教育廳高校科研項目“當代中國都市婚戀小說研究”。批準文號:寧教高[2007]292-69。
5、2007年參與校級科研項目“固原方言詞匯調查與研究”。
●著作:
自編教材《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導與訓練》,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獲獎情況:
1、2003年、2004年、2007年分別獲得學校優秀班主任獎。
2、2005年,合作完成的《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獲2005年度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3、2007年,論文《論農民工小說創作中的民間立場》獲得學校論文宣講文科組三等獎。
4、2008年,自編教材《普通話水平測試分項指導與訓練》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年,年終考核被評為優秀。
5、2009年,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并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
6、2010年,年終考核被評為優秀。
2017教育學復習已經進入秋季強化階段,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專業課的復習中多花一些時間。中公考研為廣大學子推出2017考研秋季集訓 精品網課 、專業課一對一等系列備考專題, 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指導分析,歡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詢。同時,中公考研一直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 大家的考研夢想助力!
梁永鋒,1963.05出生,男,漢族,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碩士,教授,寧夏回族自治區《分析化學》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寧夏回族自治區優質公開課《無機化學》主持人,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線課程《化學與社會》主持人,寧夏師范學院“六盤山資源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帶頭人。
教學情況:主講《無機化學》、《中級無機化學》及實驗等課程。
科研成果:主持并完成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教育規劃項目等16項,獲獎(鑒定)成果13項;主持完成寧夏回族自治區及學校本科教學工程項目8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EI收錄3篇,中文核心30余篇, 2篇論文分別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編著出版《酸度AG及其應用研究》等著作教材及教學輔導書13本。曾榮獲“甘肅省省級骨干教師”、 “慶陽地區教育先進個人” 、“慶陽地區青年科技明星”、連續2年榮獲“寧夏師范學院科研先進個人”和“寧夏師范學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入選慶陽地區“185”人才工程人選。
桑蘇玲,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非線性物理研究室負責人。
教學情況:主講的《力學》、《熱學》、《大學物理學》等多門課程,其中《力學》為區級精品課程。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電磁誘導透明窗口中共存的四波和六波混頻信號頻域及空間的相互競爭、相互干涉及能量交換規律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在《Physics Review A》、《OPTICS EXPRESS》、《Appl. Phys. B》、《Science China 》、《Chin. Phys. Lett 》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或參與完成寧夏高校科研項目及寧夏師范學院科研項目5項。
田鳳俊,男,回族,中共黨員,英語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8年7月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現任寧夏師范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外語教學研究協作組委員兼寧夏協作組組長,寧夏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員,中國外語教學行動研究實驗中心主任,英國EJOLET特約編輯。
研究方向:現主要從事英漢語言對比研究、語言測試、應用語言學、教育行動研究及基礎教育研究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科研成果: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4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自治區社科基金、中國外語教育基金、中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以及學校等不同級別科研項目16項;獲自治區級、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二、三等獎7項,獲自治區“優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獲自治區級“先進工作者”、 “優秀教師”、“9·10獎章”等獎項,獲學校“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等稱號;現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生教師教育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點負責人,自治區級特色專業“英語”、教學團隊“英語學科教育學”、精品課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三個建設項目負責人;學校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帶頭人。2005年高訪英國巴斯大學。
鐘正平,男,漢族,寧夏固原人,1963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7月畢業于陜西師大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曾任固原師專中文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主任等職,現任寧夏師范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兼任固原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名譽主席、寧夏作協理事、寧夏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2007年入選寧夏“新世紀313人才工程”,是寧夏社會科學專家人才庫和藝術類專家庫成員、寧夏社科聯學術委員會委員、寧夏高級專家聯合會理事、寧夏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曾先后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香港公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修和訪學,獲香港公開大學教育碩士學位。
教學情況: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和《新時期爭鳴作品研究》等課程。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新時期文學和“西海固文學”研究。
項目情況:鐘正平是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點”負責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中國文學教學團隊”負責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主持人,主持完成校區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有學術論文50多篇,曾獲中國文聯全國優秀文學評論獎,多次獲得校級、寧夏區級優秀文學評論獎、寧夏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版有學術著作《文學的觸須》1部,參編《20世紀中國文學名作導讀》、《中國長篇小說研究》等高教參考書藉3部。
馬旭,寧夏固原人,碩士,教授. 1994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數學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2001-2002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計算機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2010年5月至于2011年5月國家公派去英國SURREY大學計算機系做訪問學者。
近年來,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主持或參與完成區自然基金、寧夏高校科研項目6項,校級科研項目6項,近五年在國內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2005、2013年兩次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寧夏師范學院科研工作特等獎,2011年獲寧夏師范學院教學名師,2011年獲寧夏師范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1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主要講授數值分析、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件理論、離散數學、文獻檢索等課程。
2003年6月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副院長,2011年12月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兼任寧夏數學學會理事,寧夏電子與計算機學會副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數學教育、云計算技術、軟件理論、計算數學